五、西许村老爷庙会
作者:杨浩有 发布时间:2019-06-23 浏览:
西许村老爷庙会最早是在西许村东南方的关老爷庙中举办。关老爷庙坐北朝南,占地五六亩,由大庙门、二庙门、戏台、东西走廊、献殿和北大殿组成。主殿内塑有关老爷神像,二门外塑有周仓站像。周仓手握青龙偃月刀,刀头放在一高大的磨刀石上,形像为磨刀状。庙门口右侧有一匹站立着的石雕骏马,马背上有布缝的褡裢。据说,此褡裢两边口袋可检验货物的真假。逢会期间,各地商户们要提前将货物样品拿到庙中,由守庙人将货品放入褡裢中进行检验。凡是真货者,准予在庙会上摆放,凡是假货者一律退回,所以庙会上货真价实,让赶会民众乐于选购。
据村中老年人传说,此庙最早建于汉唐时期,几经翻修,到清代时依然规模宏大,香火极为旺盛。因西许村村民历来重视棉花、烟叶种植,从清道光年开始,村中先后建起四家烟坊,有日生昌号、宏盛号、裕宏源号、玉通永号,四家烟坊的兴盛与发达让西许村民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善。为祈求粮棉永久丰收,烟坊生意日益兴旺,四家烟坊掌柜,于每年农历四月初,都要置办供品到老爷庙中进行隆重的敬献活动,并请来戏班在庙中戏台连唱七天大戏。附近各村村民,像东许、上太许、下太许、南太许、张庄、神泉、安泉等村,都汇聚而来,拜神、看戏,凑热闹。各地商铺也齐涌而来,摆摊设点,给人们提供购物、娱乐、餐饮等诸多方便。从此便兴起庙会,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加红火热闹。
庙会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发展到鼎盛时期,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六起会,初八为正会,会期七天。逢会期间,以四家烟坊为首,联络七村村正、闾长,携带厚重的祭品,到老爷庙中祭拜。跟随祭拜队伍的是各村的红火表演,有锣鼓队、腰鼓队、高跷队、舞狮队、旱船队、花棍秧歌队等,成百上千的队伍聚集在西许村南门外的场地上,尽情地展演一番。四乡八村的村民们也都赶来围观,形式十分欢畅,场面极为热烈。附近各县、本县各区、乡,千余家店铺、商贩们也云集于西许村,从南门外老爷庙周围,到村中大街小巷,一直延伸至西门外的大道上,到处都是搭设的帐篷,遍地都是货物摊点,除了针织百货、估衣鞋帽、日用杂货、山货特产、锅碗瓢盆、瓮罐盔盂、蔬菜瓜果、粮棉烟叶外,更多的是桑杈、木锨、镰刀、扫帚、麦绳、磨石等,因此时麦收在即,村民们急需夏收农具,会上为收割小麦准备的农具极为充足,所以西许庙会被人们称为“杈把扫帚会”。
1938年秋,日本鬼子占领曲沃后,为保证曲沃到临汾这条交通运输线的畅通,在西许村裕宏源烟坊内设立据点,驻扎一小队日军。他们为了修炮楼、烧火做饭,将村中许多庙宇拆毁,其中就有这座关老爷庙。从那时起,关老爷庙消失了,村民四处逃难,庙会随之停办。
日寇投降后,从1947年开始,在西许行政村的统一安排下,重新兴起庙会,庙会会址由村南门外移至西门外。那里有座财神庙,坐北朝南,由戏台、庙院、东西廊房和北大殿组成,主殿敬有猗顿财神爷像。村中烟坊都已停办,由行政村领导会同各村村长、闾长,到财神庙中祭拜,各村红火热闹照样前来助兴,也请来戏班,在庙中南戏台演唱七天。届时,各地商户们照样汇聚而来,在西门外的大道两旁摆摊设点,进行营销活动。附近各村村民齐来赶会、看戏、购物,使庙会再度兴盛起来,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才逐渐消失。
注:此文材料,主要由东许村民袁建才,西许村退休教师宁维道、卫保国等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