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一、春节
作者:杨浩有   发布时间:2019-06-23    浏览:
  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内所有节日庆典中历时最长、仪式最为繁多的节日。过去一直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说法,人们普遍会把这一天视为一年中所有希望的起始,所以庆典仪式极为隆重。
  春节的庆典活动,一般是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即除夕夜的半夜子时开始,截止到正月二十傍晚,历时二十天。其中最隆重的是从正月初一到初五这五天内的祭神和拜年两项庆典活动。
  1、祭神。是由接神、敬神两项仪式组成。
  (1)接神,时间是除夕夜的半夜子时。过去没有钟表,但各村中都设有专门打更报点的更夫,在子时来临时,只要更夫的梆锣声一响,各家各户的接神活动便会立即开始。
  接神的第一项仪程是发盏、点烛。盏是由陶瓷或铅、铁烧铸而成,为高八分,直径一寸左右的小圆碗,中有一灯芯,碗内倒入棉油,放在一个长方形铁盘内,一盘可放二三十个。发盏时,将灯芯点亮,没有盏的家庭,须买上几把红蜡烛,由家长端着盏盘,或拿着蜡烛,送往指定的庙中。各家的神案上也要放上盏灯或点亮的蜡烛。届时,全村各庙宇、街巷、院中,都会灯光通明,一片炫亮,彰显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第二项仪程是朝神、拜神,主要活动为敬献供品、烧香、磕头、奠酒、燃放鞭炮。过去各村中都建有许多庙宇,庙中敬有主神,大多为玉皇大帝、佛祖如来、黄帝、太上老君、天、地、人三官,后土娘娘、观音菩萨、财神、关老爷、龙王、火神、土地等。除了各类神庙外,村中大姓人家还建有祠堂。接神开始后,在村中里正、族长的带领下,各户家长端着盛放三碗煮熟饺子的木盘,先齐集到村中主庙内进行朝拜,朝拜时有专门的司仪唱领,按敬献供品、燃香、磕头、奠酒、燃放鞭炮等仪程进行。主庙朝拜完后,还要到村内各街巷的大小庙宇中进行敬献叩拜。朝拜完庙宇神灵,再由族长带领各户家长和家中男孩,齐集本族祠堂内,对先祖进行朝拜,最后返回家中,由家长带领全家老小,对家中所供奉的各路神灵进行朝拜。
  过去一般家庭中都敬有玉皇大帝、佛祖、财神、菩萨、灶王、马王、土地、太岁、门神、龙王、仓官等各路神灵。其中,玉皇大帝被称为“天地爷”,是家中所敬的最高神灵。传说除夕夜的子时,他会带领天上各路神灵降临人间,庇佑各村各户,给人们带来福祉,所以人们都要以极为虔诚的态度、隆重的仪式将他接回家中。
  接神时,每家都会在院中摆放一香案,正中竖立着写有“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的木制牌位,做为玉皇大帝神灵的象征。香案上摆满供品,案前放一香炉,两旁立有烛台,蜡烛通亮。接神时,再摆上三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全家人在家长的带领下,齐跪案前,口中祈着:“天地爷保佑,合家平安、幸福”,然后上香、叩拜、奠酒,最后将饺子盘端起,连举三下。朝拜完玉皇大帝,再到其他神灵牌位前叩拜。神灵献完,也要到祖先牌位前叩拜。
  过去村中大户人家大都住着四合院,院中主房不住人,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这种将家中最好的房屋,留给已经逝去的祖先们居住的做法,可以反映出人们的孝道之情是多么的深厚。在主房正中靠墙的地方,放一大条几,前面放一张八仙桌,条几上摆满几代祖先木制的牌位,有的家庭还会在后墙上挂满祖先的画像。八仙桌上摆满供品,放上香炉烛台,桌前系上红色桌裙。叩拜时,全家人齐跪桌前,由家长带领,按上香、磕头、奠酒的程序进行朝拜。因过去一直有“神三、鬼四、人两下”的定规,所以磕头时对神灵要点三下头,而对祖先须点四下头,朝拜完后,也要燃放鞭炮。这时,各家各户,都会传来“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伴随着冲天而起、划破夜空的“起火炮”、“二踢脚”,此起彼伏,震天动地,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轰鸣之中。
  第三项仪程是垒墟。垒墟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将院中事先摆放好的一大堆柏树枝点燃,其原因有两种传说。一说西天有一只大毒鸟,叫做“九头鸟”,在除夕夜时从天上飞过,要到民间偷食婴儿,所以家家点燃柏树枝,让烟火把“九头鸟”熏跑。另一说法是天上有一头叫做“年”的怪兽,在除夕夜时跑到人间,专门偷食婴儿,“年”最怕烟火,所以人们点燃柏树枝,将“年”吓跑。第二种做法是在院中点燃谷杆。将十几个捆好的谷杆,竖着堆放成圆锥形,周围插上柏树枝,朝拜完后将谷杆点燃,看烧完后的灰烬会倒向何方,以此来预测当年的农作物丰收。比如灰烬倒向东南方,那么东南一带就会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两种做法都充满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企盼,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垒墟完后,接神仪式才算完成。一个家庭完成整个仪式大约需要两三个小时,直到黎明前才能稍作休息。
  (2)敬神。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为隆重敬神日,正月初六至正月二十为一般敬神日。在隆重敬神日里,各家男人们除了在自己家里敬献神灵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祠堂内进行敬献活动,而在一般敬神日里,除了元宵节、卷神节之外,只须在家中进行一日三炉香的敬献即可。
正月初一是敬神仪式最为隆重的一天。这天人们早早起床,都要换上新衣服,梳洗打扮干净。妇女们将昨天下午就包好的饺子下到锅里,煮熟后舀出三碗,放在木盘内,由家长端着,家中男孩都跟在后边,齐集村内大庙中。在里正带领下,向神灵敬献饺子,然后在司仪的指挥下,按照燃香、叩首、奠酒、作揖、燃放鞭炮的程序进行敬献活动。献完后,各家家长端起饺子盘对着神灵连举三下,然后再跟随里正到村中各庙内进行敬献活动。庙内敬献完后,大姓家族的各个家庭,还要齐集祠堂内对先祖牌位进行敬献活动。最后回到家中,重新换上饺子,由家长带领,全家男
女老少对家中所供奉的各路神灵和祖先牌位进行敬献活动。按照这样的仪式,每个家庭都要于中午 12 时、傍晚 6 时,一连举行三次隆重的敬献。
  正月初二为接财神日。传说姜子牙封神时,因赵公明为周武王掌管钱粮,事务繁忙,迟到了一天,姜子牙最后将他封为财神爷,所以人们认为他从天上返回人间也会比别的神灵晚一天,故于正月初二才为他举行接神敬献仪式。照样是在初一晚上子时,由各家长端上煮熟的饺子,在里正的带领下,男人们都跟着,来到村中财神庙里,先由里正和族长们点亮灯盏、蜡烛,为财神神像披红、插花,然后由司仪唱着,按上供、燃香、叩首、奠酒、燃放鞭炮的程序进行隆重的敬献仪式。村中的财神爷献完后,再回到家中,也要到财神牌位前进行敬献活动。
  初二早上,天不亮人们就早早起床,挑上水桶去挑水,要将家中的水缸挑满,叫做“添财”。接着照样是早、中、晚,三次端上饺子,到村内财神以及各路神灵庙内、家族祠堂内进行集体敬献活动,回到家里,也要一日三炉香,敬献三次。
  这样的敬献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初五日。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村民们都不外出,男人们除了一日三次端上供品到村内各庙宇、祠堂进行敬献外,回到家里也要一日三次进行敬献活动。敬完神后,傍晚还要做两件事,一是将供桌上的枣山(即夹上红枣的花馍)掰成小块,放入粮缸内,俗称“添仓”。另一件事是把从正月初一到初五,这五天不能打扫的院中灰尘、炮屑以及炉灶下的灰渣全部扫净、掏净,装入筐内挑到自家的田地中,倒成一个圆圈,表示为“粮仓”。有圆圈越大,粮仓就越大,粮食产量就会越多的说法,预示当年的粮棉大丰收。
  另外还有一种讲究,就是一个家庭如果于年前有老人去世,家中后辈服孝数月,那么在初一至初五这五天内是不能出门串亲的,过了初五这天可除去孝服,于初六日出门串亲访友,所以初五这天也叫“破服”日。正因为有掰破枣山“添仓”和“破服”两种讲究,所以初五也叫做“破五”。
  从除夕夜子时,到正月初五傍晚,整个接神、敬神活动历时长,很繁琐,且劳神费力,但人们不仅毫无厌倦之感,而且极度严谨,十分虔诚,人人都表现得诚惶诚恐,恭敬异常。在活动期间,没有一个人敢随便说话,发牢骚,即使是不懂事的小孩也会变得规规矩矩。大家相信,此刻神灵就在头上,只有真诚的企盼神灵庇佑,才能降福免祸,才能一年之中心想事成,诸事平安,获得最大幸福。
  2、拜年。春节期间,所有晚辈都要向长辈们行叩拜礼,俗称“拜年”。
  拜年的仪式一般有三项:一是给本族、本家长辈拜年;二是给邻居、本村长辈拜年;三是串亲访友,给亲属长辈拜年。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磕头,平辈之间要相互问候,行鞠躬、作揖礼。
  (1)给本族长辈拜年。村中同姓家族的男人们于初一早饭前齐集村里祠堂内,全体为族中辈份最高、年龄最长者磕头,然后依次由晚辈给长辈磕头,平辈之间也要互致问候,行鞠躬、作揖礼。
  (2)给家中长辈拜年。即给本家内的所有长辈们磕头。先在上房内安放好桌椅,按四世同堂的家庭,先让祖爷爷、祖奶奶分坐两旁,由爷爷、奶奶辈给祖爷爷、祖奶奶磕头。磕完后,爷爷、奶奶分坐祖爷爷、祖奶奶身侧,再由父亲、母亲、伯父、叔父、大娘、婶子、姑姑等给祖爷爷、祖奶奶、爷爷、奶奶们磕头。磕完后,他们也分站于爷爷、奶奶两侧,由儿女们给以上三代长辈们逐一磕头,磕完后也分站两旁,最后由孙儿辈给所有长辈们逐一磕头。
  (3)给村内邻居长辈拜年。早饭后,年轻人要结伴挨门挨户地到邻居家和其他街巷的家庭中,给长辈们拜年。无论居住远近、关系薄厚,凡是家中有年龄大、辈分高的人,都要登门磕头。平辈之间相见,也要互致问候,鞠躬作揖。
这样的拜年习俗,过去一直盛行着,成了过春节时,一个村庄中最具人情味,最能彰显尊老、敬老的一种礼俗文化。
  (4)串亲访友,给亲属长辈们拜年。从初二开始串亲访友,俗称“走亲戚”。一般
秩序为:
  初二拜岳父、岳母。无论是婚后数年的老女婿,还是新婚第一年的新女婿,都要和媳妇一起,带上儿女们,或坐车、或骑马、或步行,一起往岳父家走。去时大都会带上糖果、糕点、麻花、香烟、名茶、好酒等礼品。到家后,岳父母先用茶点招待,接着女婿要为岳父母拜年,依次是先辈祖先,再拜所有长辈。有儿女的,更要为姥爷、姥姥、舅舅、妗子、姨姨们磕头。新婚第一年的新女婿和新媳妇,除了给本家长辈拜年外,还要认新亲。新媳妇娘家的伯父、叔父、姑姑,或者是本村的姥姥、姨姨家,凡是新女婿和新媳妇上门拜节的,就意味着认了新亲,从此两家有事都须相互通告,坚持往来。如果不上门,就意味着以后不相往来。
  初三、初四去姥爷、姥姥家或姑姑、姨姨家拜年。如果父母年岁大了,或者要在家中招待已经出嫁的女儿,那么作为儿子的,都要去姥姥家,给姥爷、姥姥、舅舅、妗子们磕头。也要去姑姑、姨姨家,给姑父、姑姑、姨父、姨姨等长辈们磕头。
  初六至二十日以前,凡是相互来往的亲属,或者是师长、结义兄弟、同窗好友,都要择日登门专访,给所有长辈们拜年,与所有亲友们畅叙,以表示尊爱老人、相互友善的情感。
  春节期间,晚辈们要给长辈们拜年,而长辈们都要给晚辈中未成年的少年儿童,特别是婴儿发放压岁钱。压岁钱包在红包内,数额一般按关系厚薄和家庭贫富情况而定,少则几角,多则几元、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不等。如果是才娶回的新媳妇或者是刚上门的新女婿,那么长辈们会给他发放一个份额较重的红包。对刚出生的婴儿,更是特别优惠,除了红包外,还会有银锁、项链或者金属玩具等。
  总之,在整个春节期间,人们以相互走动、热情接待、叩拜长辈的形式表达着诚挚的友善之意、深切的孝道之情,使家庭成员之间、同族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情感更为融洽,家风、村风更为和谐,这样的习俗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礼俗文化。
上一篇:二、元宵节
下一篇: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