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里尽而无毛所恃耶?”
[典义] “反裘负刍”,谓反穿皮袄背柴。古人穿裘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反穿皮袄背柴,是怕柴磨掉毛。形容贫穷劳苦不堪,又比喻愚昧或不知本末。亦作“反裘负薪”。表示伤害根本,而求小利。
[典实] 魏文侯是战国魏国的缔造者。姓姬,名魏斯。执政时间最长,从公元前445年一前396年,先后在位50年。周威烈王时,与韩、赵列为诸侯。建立魏国后,任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乐羊、吴起为将,西门豹为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令,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西取秦河西(今黄河西与北洛水之间)之地,北灭中山国,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魏文侯的文治武功,不仅昭著于世,而且还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典故。像“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河神娶妇”、“反裘负刍”等,至今还为人们所引用。他是一位颇爱动脑筋的君王,很善于把所见所闻与政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化臣民。“反裘负刍”,就是他一次出游,看见一位反穿皮袄的人背柴。古时人穿皮袄,与当今不同。那时是皮子朝里。这个背柴人当时没有这样穿,他是皮子朝外毛朝里。魏文侯见了很诧异,问他:“你怎么反穿皮衣?”那人说:“毛朝外,我怕柴禾把皮子上的毛磨掉。”文侯说:“你知道不知道,皮子磨坏了,毛就会自然脱光,不复存在了!”背柴人没有回答。第二年,有一个地方贡纳赋税比往年多十倍。大臣们都祝贺文侯赋税增加。文侯说道:“这是加重了百姓的赋税,就像反穿皮袄背柴的人一样,是会磨坏皮子伤本的。”遂后人们就用“反裘负刍”,表示伤害根本而求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