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典义] “量力而行”,亦作“量力而为”。意谓无论办任何事情,都要估量自己的能力大小,而后量力而为之。
[典实] 公元前528年秋天,晋国的中行穆子领兵攻打鲜虞(春秋白狄建,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包围了鼓国(春秋白狄建,在今河北晋县西)。鼓国有人请求带着城邑的人叛国降晋,中行穆子不答应。左右的随从说:“军队不作战而可以得到城邑,为什么不干?”中行穆子说我听叔向大夫说过:“喜好、厌恶都不能过分,百姓们知道行动的归向,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如果有人带着我们的城邑百姓叛国,这是我们所极其厌恶的。别人带着城邑前来投降,我们为什么独独喜欢这样呢?奖赏我们所极其厌恶的,对所喜欢的又怎么办?如果不加奖赏,这就是失信,又用什么庇护百姓?力量达到的就进攻(力能则进),达不到就退走(否则退),量力而行。我们不可以因想要得到城邑而接纳奸邪,这样丧失的会更多。”于是,让鼓国人杀了叛徒而修缮防御设备。一直包围到鼓国人粮尽弹绝,走投无路、甘愿投降时,中行穆子才占领了鼓国,而且没有枉杀一人,只逮了鼓子鸢(音元),回到晋国。对此,鼓国人心悦诚服,非常高兴地归顺了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