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

八宝灵光寺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8    浏览:

   过去在东闫村和西闫村之间有一座宏伟的庙宇,庙名“八宝灵光寺”,寺中供奉着如来佛祖。 此寺建于唐代,寺中有两通碑,其中一通碑的碑文为初唐四杰王勃撰写,题额为《释迦如来成道碑记》,石碑立于元代,由当寺嗣祖沙门通玄灵悟大师德会书并篆。 碑文首行记“白马经过晋地,如来象教闫村,唐高宗永徽三年敕建灵光寺,诏虢州参军王勃,夙契三缘,通宗众典,撰释迦如来成道记,勒石其中,后圮,元大院德会重镌”。 另一通碑为元碑,碑额为“灵光寺祖师德业碑”,下款为“宣授释源宗主广惠聪辨大师西谷撰,本院习法沙门德会书”。 此二碑现存于景明龙岩寺。

   由以上碑文可见,传说当年白马从印度驮经回来时曾经过山西,如来佛祖神像在东闫村一带教化村民,深受百姓尊崇,所以唐高宗下诏在东闫村建一灵光寺,供奉如来佛祖。 因为是大唐皇帝敕建,所以寺院规模宏大, 建筑极为奇特,寺名“八宝灵光寺”就是因为过去寺中有八件宝贝。 相传这八件宝贝举世无双, 精妙绝伦。

   八宝为:

   第一宝,寺门双石狮。灵光寺坐北向南,寺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尊石雕雄狮。 石狮身高四尺八寸,底座长二尺八寸, 宽一尺八寸,石狮昂首挺胸,相互对视,蹲坐于一尺多高的底座之上。相传此狮虽为石雕,却有灵性,白天蹲坐不动,晚上夜深人静时可以跑到三里开外的溢沟河中去饮水。住在沟两侧土崖上的人家常常能看到两只石狮伏在河边,将头伸向河里,饮水时还能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有人试着走过去看,石狮从不伤人,不慌不忙地与人相视而笑,然后慢慢地离开河边,走回原地,依然蹲坐不动。

   第二宝,金白菜玉蚂蚱。灵光寺山门内二丈处有一大照壁,照壁下有一长方形花池,花池正中有一颗石雕大白菜。白菜株高三尺许,径长约一尺,菜叶向外翻卷,径长二尺多。因石料呈金黄色,所以叫它“金白菜”。白菜上端伏着一石雕蚂蚱,身长尺许,高五寸多,头上嘴鼻口眼,连同触、须一应俱全,身下六足撑开,身上双翅微张,活灵活现。 因所雕石料为青白色,所以人们叫它“玉蚂蚱”。

   相传这石雕金白菜和玉蚂蚱也极有灵气,如果白菜色泽鲜亮,呈嫩黄色时,当年必定是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如色泽暗淡,发灰发黄时,当年必定干旱,收成欠佳。玉蚂蚱也是一样,如果颜色娇艳,有活蹦乱跳之状时,当年庄稼必定会丰收;如颜色灰暗,身萎形焉,无精打采时,当年必有旱象,庄稼难以丰收。

   第三宝,百鸟照壁。走进灵光寺山门,迎面有一大照壁,照壁嵌在灵光寺内南大殿后墙中,墙高一丈八尺,东西宽约三丈余,从墙基往上三尺高处有一幅壁画,绘有百鸟图。有喜鹊、百灵、画眉、鹦鹉、野雉等各种飞禽,有站在树枝上的,有在空中飞翔的,有在山石上鸣叫的,还有在草丛中觅食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据说,这副壁画就是当年在老君山上画九莲灯的神仙画师橄大悦所绘。

   相传,这百鸟照壁虽为一幅壁画,但画上的鸟儿却也有灵性,每当夜深人静时,照壁上会发出各种鸟儿的鸣叫声,有时还会看到鸟儿从墙上飞下,到寺外去觅食,天亮前又飞回照壁,定身在各自的位置上。有一游方僧人听说这一奇闻后,不大相信,于是当晚扯一凉席,睡在照壁下。深夜二更时,他隐隐约约听到照壁上发出了百鸟鸣声,于是抓了一把麦粒往照壁上用力一撒,麦粒全部粘在了照壁上,无一落下,随后,他又似乎听到鸟儿啄食的声音。第二天天亮时,他往照壁上一看,麦粒一颗不见,在地上寻找,也未见一粒。 从此,他相信这照壁上的鸟儿原本就是活的,只是被神灵招在照壁上,供人观赏。

   第四宝,金佛和舍利子。灵光寺北大殿内正中央有一尊金佛,身高五尺,腰围二尺五寸,身披多宝袈裟,通体金光灿灿,结珈趺坐于莲台之上,为纯金所铸。金佛头上,有一高约五寸的金传发髻,发髻内藏有舍利子,因发髻上有许多圆孔,上面镶了许多玻璃,所以夜晚时舍利子能发出光来。特别是夜深的时候,金佛头上光华四射,灿烂夺目,灵光寺因此而得名,金佛和舍利子也就成了镇寺之宝。

   佛像乃是释迦牟尼,俗称如来佛祖。

   相传如来佛祖出生于迦毗罗国,就是现在的印度,他的父亲是白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佛祖是他母亲梦见白象由右肋入腹后而怀胎,于第二年二月八日生于无忧树下。出生后他的姿态和仪貌超过平常人特征的就有 32 种,刚出生就能周行七步,眼观四方,十九岁时,出家学道,后来在雪山上苦修六年,于腊月初八日修成佛身,从此,以二藏真经广传天下。

   相传,汉明帝时遣使者往印度求佛经,由白马负经来到中国,从此,神州大地广传佛祖之名。唐永徽年间,因闫村一带村民对佛祖顶礼膜拜,对佛经尊崇有加,所以唐高宗敕命在此建寺供佛,佛身原为泥塑彩绘,大元至元年间重修时,换成了金佛,并将寺中祖师选公大德和尚圆寂时留下的舍利子放于金佛头上,从此,灵光寺便有了这两件镇寺奇宝。第五宝,玉石老鼠。在佛祖神像前有一长条供桌,供桌正中央摆放着香炉和烛台,烛台右侧有一石雕老鼠。老鼠身长六寸,高二寸许,为青玉雕成,所以叫做“玉石老鼠”。相传,这个玉石老鼠也极有灵性,如果头朝上仰,有惊恐状,夜晚时发  出吱吱的叫声,便预示近日可能会有地震,或者会下暴雨;如果头朝下视, 呈安详平稳状,夜晚无声响,便预示为风调雨顺。上世纪 50 年代初,有一村民将玉石老鼠盗回,放在屋内方桌抽屉里,当天他媳妇买了十几只小鸡娃,晚上睡觉时害怕被猫吃掉,便用竹筛扣住,上边还压了砖块。不料第二天早上,竹筛一动未动,而小鸡却一只不见。他媳妇觉得奇怪,便又买了十只,晚上依然用竹筛扣好,并躺在旁边观看。 谁知,第三天天亮后仍然一只不见。 他怀疑是否被玉石老鼠吃掉,拿出玉鼠一看,果然,玉石老鼠嘴角发红,肚子发胀,此时,他才知道玉石老鼠确有灵性,实为神物。他赶快将玉石老鼠送回寺中,放回原处。从此,人们更加相信神佛不可欺,寺内宝物不 可偷。

   第六宝,金月亮。佛光寺主寺东侧有一跨院,院中有北楼三间,为上下两层,东西廊房各五间,为寺中僧人住宿之处。 在东北角一小院中有一眼水井,井口稍大,每当天气晴朗,月悬中天时,井中可望见月亮。月影在井中晃动,若是十五日夜月满时,常常会发射出万道光芒,那光芒呈金黄色, 闪闪发亮,光照井外,整个小院都映照得金光灿灿,色彩绚丽,所以人们都说井中有个“金月亮”。 相传那金月亮也很有灵性,若是光线极强,炫亮耀眼时,便会预示近日为晴天,无雨;若是光线不强,发雾发暗时,便预示近日可能是阴天,会下雨,因有如此灵性,便成为寺中一宝。

   第七宝,金蛤蟆。就在东北角小院这口水井中还有一宝,那就是金蛤蟆。相传金蛤蟆原为雪山中一金蟾,它在雪山修炼千年,始成仙体,后来如来佛祖在雪山修道时,它时常伴随。夜晚佛祖诵经彻夜不眠,它守在身旁,以歌唱为佛祖驱除疲劳,深得佛祖喜爱。六年后,佛祖修成正果,周游天下时它也跟随在身旁,佛祖圆寂后它已修成仙体,隐居深山。 后闻东闫村建八宝灵光寺供奉佛祖,香火异常旺盛,它便来此,一边陪侍佛祖神灵,一边镇守寺院。因为金蟾喜水,这里打出水井后,它便潜入井中,白天在井中休憩,夜晚跳出井外,在寺中巡视,有时会伏在佛祖神像旁歌唱。后来,人们夜晚在寺中进香时, 常常可以看到一只金光闪闪的蛤蟆伏在金佛莲台之上,发出轻微的咯哇咯哇的叫声,人们知道这是神物,便把它叫做“金蛤蟆”。  后人们看得久了,便从“金蛤蟆”的形态上得到了预示,那就是,“ 金蛤蟆”体态肥胖,发光发亮时,可预示当年会是风调雨顺,粮棉丰收;若身体瘦弱,发灰发暗时,便预示当年会有天灾,收成不佳。

   第八宝,驴子倒推磨。 在灵光寺西南角也有一小跨院,院中西廊房的山墙上有一幅壁画,画上有一盘石磨,石磨上装有一根横杆,一头毛驴前胸顶住磨杆正沿左转方向往前推磨。   按照常理,毛驴拉磨,应是头朝前,磨杆在屁股后边,沿右转方向往前拉,而这一毛驴用前胸顶杆往左转方向推磨的情形甚为罕见,于是这幅画,便被叫成了“驴子倒推磨”。 据说,这一“驴子倒推磨”不光是一幅壁画,而是真能为寺中磨下面粉,于是这便成了寺中一宝。

   相传,灵光寺建成后,每天进香的人非常多,寺中僧人也不断增加,最多时竟有四五十名僧人,而且寺中每天中午都要招待进香布施的香客们吃顿午饭。寺中有地,每年能打几千斤小麦,然而却没有石磨,常常得派小僧们到附近村中去磨面,这样一来,因面粉用量极大,管餐饮的主持和尚常因面粉不够而发愁。一天,八仙中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来寺中拜佛,拜完佛后,他周游寺院,来到东跨院中,赶上僧人们正在准备午饭,一老僧坐在院子角落里唉声叹气。张果老问他原因,老僧说:“每天吃午饭的有百十号人,光蒸馍就得好几百个,十几个小僧下山磨面,总是跟不上,今天又来了这么多人,磨面的小僧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这午饭怎么开啊!” 张果老问:“咋不在寺中装一石磨,自己磨粮呢? ”

   老僧说:”没有施主愿施舍石磨和驴马啊,即便有寺中也不能喂牲口啊。”

   张果老笑着说:“这还不好办,你拿张纸来,我给你画盘石磨和毛驴,贴在墙上,用时,你只要喊一声,它们便会下来,给你们磨面,不用时,它们还会回到墙上,毛驴也不用你们喂。”

   老僧一听立即拿来一张大纸和笔墨。

   张果老挥动毛笔,一会便画成了,交给老僧说:“就把它贴在这面南墙上吧,这里安静些,无人打扰。”

   老僧喜不自胜,拿起画纸,赶快跑出去叫小僧们搬来木梯,往墙上贴画。不想猛一跑,那画被风一吹,顿时扯掉了一块,小僧们往墙上贴时只有石磨,却没了毛驴。 张果老一见,立即从地上拣起那块扯掉的画纸,顺手往石磨旁边一粘,不想却把毛驴粘反了,原来往前拉磨的毛驴,却变成了胸对磨杆,倒推石磨的情形。 过据传说,即便是这倒推的石磨,僧人们一唤也能走下墙来,磨出面粉。后来灵光寺中招待香客吃午饭,全用的是这画上的石磨磨下的面粉,僧人们再也不用发愁外出磨面了,从此,灵光寺中的这幅毛驴倒推磨的壁画便成了寺中一宝。

   八宝灵光寺在东闫村兴盛了一千多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拆毁。

注:此文材料由东闫村退休教师杨朝珍、张金贵提供。


上一篇:西闫山神庙
下一篇:大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