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河流

崇山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4    浏览:
  崇山(chongshan) 
  崇山,亦称太尖山,俗称塔儿山。位于县城东北30公里,下院村北。为东陉山之最高峰,海拔1493米。因山顶有建于唐天宝年间(724—755)的七级砖塔,矗立霄汉,故名。山势险峻雄厚,巍然独峙,为曲、翼、襄三县之界。山怀有建于唐代天宝年间的招提山塬寺一座,寺在塔下右方,近咫尺,内祀唐高僧昙燧大师像,师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居崇山天洞,乡人遇旱则求师祈雨无不应。后圆寂,乡人于居处建寺奉记,并建塔为记。唐广德二年(764),晋绛守张光俊、杨子宏表闻代宗,恩赐匾额“普救”。故又名“普救寺”。昔六月二十二日为朝山盛会,善男信女焚香顶礼者,络绎不绝。又传,寺左下方有清凉院,为尼姑静养处。今寺毁于日军侵沃时,仅存一幢三楹砖石结构的无梁殿和一门洞。殿座南朝北,中辟神龛;内存《崇山普救寺宝塔重建碑记》一块,系清乾隆六年(1741)立,县人崔致远撰文记其事。门洞嵌一小碑系康熙六年(1667)重修记。
  崇山周围,为夏先民早期活动地域,历代文献记载不少:《史记·集解》:“大夏在汾浍之间”。《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太平舆地志》:“唐始封冀州之域,乃大夏之墟也”。据考,曲、翼、襄三县夏时均属冀所辖。新中国建立后,考古学家,为探讨夏墟,在崇山周围之襄汾县的陶寺,本县的小巨村—方城村,曲村—天马等地,进行了地下发掘工作,出土不少夏文化遗物。由此而知历史文献记载可信。
  崇山,山势伟巨,岭峦重叠,地下矿产蕴藏量丰富,有金、银、铜、铁、钼及各种石、岩类。金、铁已开采,尤以铁储量大、品位高。山间多野生植物有乔、灌林,药材和绿色植被;并有各种野生动物:狼、狐、獾、兔及飞禽类。民国初期,有豹两只,失足落入续家庄续世惠院中,被村民打死,此后绝迹。山麓多古树,有唐槐,心空,内可藏11—13岁小孩3人。酸枣树,为两株同生的姊妹树,树围分别在86—95厘米之间;古柏,树围132厘米;柿,有单株可产吨的记录。每临夜晚山下矿区灯火通明,金花火龙飞腾奔舞;而在崇山各矿区,则层层光照,恰似天梯降临人间,似欲邀尔登临天极,会晤众仙;又似天人降世之通道。仙、凡人士共享天上、人间之乐。
  崇山,以其雄伟高大,峰迴岭转,山间林木苍深,古来为貔貅养练之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本县民兵健儿以此为依托,昼蛰夜出和敌作殊死的斗争。并涌现出陈宝善(杨谈村人,民兵队长)、贾来福(兴隆庄人,民兵班长)等英雄烈士。
  1946年夏,国民党胡宗南部自陕入晋,北上侵太岳区,欲从襄汾县之陶寺村东行入浮山,闻解放军驻塔儿山,惧。转道临汾入浮山,在官雀被歼,史称“官雀之战”。

 
上一篇:乔山
下一篇:东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