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村镇

曲村镇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5    浏览:
  曲村镇(qucunzhen)
  曲村镇,位于县城东北约15公里。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5°43′∽35°46′,东经111°29′∽111°34′。东与翼城县交界,西和里村镇毗连,南临滏河与史村、高显两镇为邻,北和杨谈乡相连。境内国土面积45.2平方公里。地形沟、坡相间,部分地区丘陵起伏,地势北高南低。地理位置优越,因处于古曲村湖积平原和崇山山前倾斜平原区,地肥质美,宜于各种农作物栽培。水利条件较好,属滏河水库北灌区和井灌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2.6℃,1—2月份最冷,为-2.6℃;7—8月份最高,为30—35℃。交通方便,大运路自境西纵贯,郭义线横贯境内,并在曲村设站。
  曲村镇政府驻曲村,因以命名。元代为县内重镇。现为镇民们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辖区各村明为汾隰乡的北赵村里、方城里,和乔山乡的杨庄里、义城里、吉祥里、东下坞里。崇祯年间,人口因灾大减,实行里的合并,辖区内分别为赵城里、义祥里的全部和东杨里的大部。清沿明制,后将汾隰乡、乔山乡统一改称为二乡。民国7年(1918),行区制,为五区,区公所设曲村,辖区为五区滏河以北的部分村。26年(1937),行编村制仍属五区,辖区内为曲村、上陈编村的全部和下坞编村的部分村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曲沃县委机关驻下陈、张等村。36年(1947)4月,曲沃解放,五区仍设曲村,区下辖行政村。    
  1950年12月,五区改称一区。1953年,复称五区,区下辖乡。1956年,撤区行乡,设曲村乡。1958年11月,和杨谈、里村、高显等乡共同组成幸福人民公社(驻曲村),下辖高级农业合作社。1959年,改称曲村公社,高级社改称管理区,分出高显乡原属村,设高显公社。1961年,再次分出杨谈、里村等乡原属村,分别设杨谈、里村公社。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简称大队,以下同)。1984年,恢复称镇,镇人民政府驻曲村。下辖曲村、修义、吉祥、沣润、新建、北辛村、向阳、下坞、闻喜庄、杨庄、义城、南容裕、北容裕、东容裕、白塚、下陈、上陈、小巨、方城、北赵、张21个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以下同)。
  镇内经济以农为主,兼营商贸、运输、劳务输出。农业是镇内有史以来的经济支柱,主产粮棉。新中国成立前,人们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侵袭,生产条件落后,粮食亩产仅有几十斤,人称“毛裢”(装粮用杂色羊毛制的细长口袋,俗称“毛裢”,一袋装粮约50公斤)庄稼。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改善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1978年,粮食产量达5734吨比建国初增加1.1倍。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热情。1989年,仅小麦一项总产达7930吨,分别比1949、1978年增长4倍和3倍。进入二十一世纪,历届镇党委、政府出台“第一产业创新路、二三产业显成效”、“农工商并举”工作发展规划。农业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向“一绿(蔬菜)、三红(红提、红富士、红樱椒)迈进,种养同步发展”,同时,出台“东果、西大棚、南菜、北三红”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园区建设思路,并提出“一人一亩粮、一亩菜、一亩红樱椒,一户一大棚,人均收入超万元的”蓝图。至2010年,共建第五代蔬菜大棚151栋,年效益达1200余万元,养殖小区15个,存栏猪1.36万头,羊1.1万只,家禽22万只,兔2000只,牛180头,总产值达21940万元。林业主要以通道绿化、园林村建设和下坞方田林网建设为重点,累计植树16万余株。水果以苹果、葡萄、柿子、枣为主,产量达4849吨。其中方城的红提葡萄于2000年获得山西省第一届水果展销会金奖;义城、北容裕、南容裕的运红宝红薯种植达到了3000多亩,以优良的品质在省内小有名气;曲村、杨庄、东容裕芦笋种植面积2000余亩;下坞、闻喜庄、杨庄等地大棚菜发展迅速,产品远销周边县市。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完成了下陈、白塚土地治理项目,投资168万元;吉祥、沣润、新建、北辛村、向阳村滏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投资1500万元,北容裕运红宝红薯基地完成田、林、路、渠、井五配套,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养殖业以鸡、猪为主,已建成白塚、曲村、义城、下陈、闻喜庄、杨庄、东容裕、方城等养殖区,并实现人、畜分离。多数农户家庭实现了生活电气化,电话、手机、有线电视全部入户,小轿车也进入了寻常农家。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加工业历史悠久是镇内经济的亮点。始于明末的乾育昶药店、下坞村的烟坊、曲村的炉园都名极一时。乾育昶的中草药、成药、至今占有一定市场;始于明末红极数百年的下坞包烟,远销东欧各国;曲村的炉园以生产轧花车、水车、铁轮车、耘锄闻名省内。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以村办、联办为主,有炼铁、选矿、农副产品加工等,1989年发展到250个,比1978年增加4倍,从业人员2500人。总产值达到400万元,总收入300万元,均比1978年增长5倍。1998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506个,从业人员2969人,年总产值达10195万元。
  商业贸易搞活了经济。曲村镇自元至今贸易发达,明清至民国初期,这里是晋南和晋东南地区的货物集散地。商号、货栈、钱庄、当铺、裁缝、药店、盐店、铁业、木制业、皮革业、卷烟加工、京广百货、干菜、鲜果、餐饮、住宿、车马店应有尽有,多达200个门面和场地,其商品之繁,杂货之丰,时有:“拉不完的曲村,添不满的曲沃”之美称。日军侵沃,采取“杀鸡取蛋”掠夺式的抢劫和经济封锁,使商户纷纷倒闭,市场萧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支持工商业的发展,采取贷款、预支货源、限期减税等扶持政策,使商业出现生机。1953年,针对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镇内商业纳入公私合营的轨道上。1956年,全部变为集体所有制,时镇上有供销社、大村有分社、村有供销店,它对当时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镇民利用本地的优势,旧业新操,形成国家、集体、合营、外资、私营等多元化的经济性质格局,使市场日渐繁荣。同时,恢复了三、六、九集日活动和农历十月物资交流会。2001年,曲村商业街的建设,更为镇内商业活动,提供了最佳场地。
  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1989年,全镇共有小型水库1座,小型电灌站9处,配套机电井167眼,各种水利设施270处。1997年,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绿色通道工程的绿化、美化、香化。同年,在全县三通工程中,21个村全部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视。1996—1998年,全镇共投资560余万元,完成土石方10万方,修筑了45公里的三级油路,1999年,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拆迁104户、308间房屋,开通了三条公共汽车客运线,实现了全镇村村通公共汽车。2001年,打通曲村东西大街,硬化南大街,形成了T形城镇建设格局,东西大街建设楼房1017间、营业面积11467平方米,形成餐饮、娱乐、生活、商贸一条街。2O04年,投资200余万元,完成全镇村村通水泥路工程。2010年,全镇新铺设道路8条,共9.1公里,张——博物馆新开路已全面贯通,下坞——南柴、吉祥、沣润、北赵进村路全部硬化完毕。曲村东西大街、南北主街道、两侧下水渠的疏通和盖板工程全面完成,并成立专门的清洁队伍,路灯全部安装。平整宽敞、干净整洁的小城镇初见成效。
  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不断得到加强。全镇有曲沃二中、杨庄中学、曲村医院,满足群众教育卫生需要。新中国建立后,全镇共有中小学18所,19个教学班,25名教师,500名在校学生。1989年,全镇中小学发展到23所,教职员工226名,在校学生3102人。同时,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共有各种教学仪器15套。全镇村村办起幼儿园。学校“四率”达到国家标准。2003年,闻喜庄小学并入杨庄小学。2005年,三张小学并入曲村小学。2009年,北辛村小学并入杨庄小学,北容裕小学并入曲村小学,曲村小学、北赵小学实现了教育资源区域网的共享。至2010年,境内有曲沃县第二中学(包含高中部、初中部),曲村小学、下坞小学、杨庄小学、义城小学、北赵小学、白塚小学6所小学,北容裕幼儿园、辛村幼儿园、闻喜庄幼儿园等14所幼儿园,教职员工137名,在校学生917名。全镇中小学校全部实现了“一无两有三配套”,“五环节”课堂教学法成果显著,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
  1989年,全镇共有露天剧场7座。镇村都办起了文化站、阅览室。电视机从无到有,全镇发展到3200台。2006年,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全镇21个村完成了街巷硬化、环境净化和主街道亮化工程,曲村、北辛村建设了文化娱乐广场。部分村庄完成“农田林网和村庄绿化”工程,形成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优美环境。2009年,义城等5个村建起了农民书屋,藏书量万余册,种类30余种。至2010年,全镇有秧歌队6支、健身体操队9支、威风锣鼓队3支,曲村村民杨永红威风锣鼓队更是享誉全市,北赵村老年协会每逢过节、重大节日都有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上演,张村老年门球队多次在市县门球比赛中取得佳绩。
  新中国成立后,曲村镇的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以镇中医院为中心,农村卫生所为网络的体系。1989年,全镇中医院1座,村卫生所21个,私人诊疗所6个,医疗卫生人员125人,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别增长了15倍和5倍。2008年,投资160万元建成了镇中医院门诊大楼,配备了先进医疗设备,安装了急诊电话,购置了救护车。2010年,镇中医院有病床38张,设有急诊、内科、外科、口腔、化验室、放射科等13个科室,能开展骨科、普外、妇科的常规手术;村卫生所22个,医护人员52名,并已全部验收,投入使用。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6.5%。
  镇内古代文化遗存丰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处:曲村——天马遗址、大悲院献殿。新建的晋国博物馆,是全省第一座遗址类专题博物馆。遗址中发掘的车马坑可与陕西的兵马俑相媲美,而出土文物早于秦约6个世纪。镇域内有方城、张、下坞、白塚等新石器遗址,另有散落于各村的古建筑、舞台、庙宇等。

 
上一篇: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