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村镇

曲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5    浏览:
  曲村(qucun) 
  曲村,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44′,东经111°32′。东和张、北赵,西与修义、吉祥,北与东容裕、白塚相邻,南与史村镇郇村、吉许隔河相望。地势平坦。古有官道,东通浮山、翼城,西达襄陵、汾城。自古就是货物集散地。
  曲村,原名距村。《曲村镇志》记载:曲村为镇,始于元初。元大德七年(1303)八月,地大震,房舍破坏,地裂成渠,连续两年余震不止,重建庐舍,复又塌毁,民众苦不堪言。朝列大夫靳用(靳强后裔)奉诏归里,以德服众,联合北张氏(今张)、南刘村(今阎家河)、距村(今曲村)、靳家院(今曲村东南)、寺庄(今大悲院北)、寨子里(今曲村东寨里院)六庄为一镇,人户千余,因村庄建在一片墓塚之中,村中道路因有塚弯曲,故取名“曲村”。
  曲村,明代属汾隰乡方城里。崇祯年间,改属义祥里。清沿明制。光绪六年(1880),属二乡。民国时,属五区。26年(1937),属曲村编村,为编村治地。1949年,为行政村。1956年,建三统社(曲村)。1958年,属幸福公社。1959年,属曲村公社为曲村管理区。1961年,改为曲村大队。1984年,改称曲村村委会,属曲村镇。
  曲村是古老的村庄。据近年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夏商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而且考古重大发现证明,这里是春秋时晋国始封地,是晋国早期都城故绛之地。燮父改晋、文侯勤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西汉初年汾阳侯靳强及其后裔世代居住于此。
  元大德八年(1304),朝列大夫靳用主持建设的曲村城池周长四里一百八十步(约2000米),镇内为丁字街,街道格局至今未变。在丁字街的中心,有建于唐大和元年(827)的大悲院献殿,宋代治平四年(1067),重修,历经1000多年风雨保存至今,此外,还建有尧庙,开天池,立鼓楼(1947年元月焚毁),建立六集,兴盛一时。延至明景泰元年(1450),又起立大集,更加繁荣昌盛。明崇祯五年(1632)九月五日,李自成农民军曾进驻曲村。崇祯十二年(1639),大旱,瘟疫流行,曲村顿失繁荣。清顺治元年(1644),烟行大兴,生意倍利,连年五谷丰登,集市再度兴旺。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南巡经曲村,集镇更加繁荣。嘉庆二年(1797),白莲教兴起,曲村又遭兵燹。辛亥革命后,集镇重兴,当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成为周围各县商品集散地。民国27年(1938),日军入侵曲沃,曲村又遭涂炭。新中国建立后,各项事业逐步振兴,集市贸易更加活跃。曲村从明景泰元年(1450)起大集,农历三、六、九是曲村的集日,历年的农历十月初六至十六是物资交流大会,集市贸易从未中断,即使是抗日战争中也未停止,是曲沃的第二经济大镇。在抗日战争前,曲村大街上的商业字号就达到40多个行业、50多家门店。进入二十一世纪,曲村街道扩建,群众和社会团体自行筹资新建门面房200多间,使街面更加繁荣。除门店商品琳琅满目外,流动摊贩也增至200多个,翼城、襄汾、绛县的客商也来销售商品,物品应有尽有,满足了周边地区群众生活的需要。
  民国28年(1939),河南安阳水冶镇手工业者王思忠逃难到曲村,开创了曲村卷烟历史。32年(1943),曲村卷烟坊发展到80家左右,他们生产的“狼狗牌”和“光明牌”卷烟与曲沃各大烟坊生产的小包烟齐驱并驾,风靡一时。
  本村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商贸、餐饮、运输、务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2005年以后开始发展芦笋种植和发展养鸡、养猪业,生猪存栏300头,蛋鸡存栏3万只。
  新中国建立后,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曲村一直是政府所在地,这里设有医院、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法庭、高级中学,农业银行、信用社、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电力公司都在这里设分支机构,成为曲沃东北隅的中心。
  建于明清时期的曲村旧街道狭窄陈旧,1999—2000年,曲村镇政府和曲村村委会投资60余万元,拆迁104户的308间房屋,打通拓宽东西大街和南大街,硬化街道。2002年后,曲村新一届村委会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建起曲村舞台和村委办公大楼,扩建了曲村小学,硬化了曲村小学操场1000余平方米,硬化大街小巷7公里,改建自来水,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上一篇:下坞
下一篇:曲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