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显镇

高显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4    浏览:
  高显(gaoxian)
  高显,位于县城西部偏北汾河东岸高阜,距县城1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43′,东经111°24′。西以汾河为界,与襄汾县永固村隔河相望,北有滏河沟,与里村镇封王村区域连接,东与北白集、常家、西白集村土地接壤,南以金钗沟为界,与西上官村为邻。境内地势东为卧龙岭西麓而高,西瞰汾河峡谷呈低,南俯太子滩略低平,北距滏河沟南岸台地平而缓。公路、铁路均跨越境内,交通便利。是高显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高显村村名由来已久且多变。一是因史得名,二是因地理风貌得名,三是意愿名。据传尧时人已定居。晋南是尧发祥之地,贯通晋南的南北大道自高显经过。尧始掘井,人居高塬避离河水,定居道路旁,免遭水患,交通便利。在汾河东滏河南的高塬上道路旁逐渐形成村庄,因此地富饶得名康庄。春秋时期,相传晋灵公听信权臣屠岸贾谗言,残害赵盾全族。程婴将赵氏唯一孤儿秘密转移,灵公疑孤儿藏匿康庄,遂下诏谕!若藏匿赵氏孤儿不献者斩首高县(读音xuan)(古文县是悬的本字,悬本作县)。故此,康庄又演变成高县。秦始皇消灭诸侯国,立郡县制,为区别县(读音xuan)字下面加一个心字,使悬与县字区别开来。
  据传,在五代时高县号称侯北锁匙,兵家要地。后汉高祖刘知远部将高文康,在高县村东建驻兵寨堡,称文寨。此时,高县由康庄和文寨组成。后周书称高显。根据清代乾隆年间知县张坊纂修的《曲沃县志(新修)》上出现“文高里”,管辖五村即高县、高阳、汾阴、西上官、北庄。里的名字取决于所管辖的村子中两个村名之中的第一个字。上述五个村庄名字中并没有“文”字,惟独高县村东有个文寨堡,首字有文,所以叫文高里。明确的证实了文寨堡的存在。2004年,高显砖厂出土的嘉庆墓志铭上记载,太学生许炳蔚居高县镇文高里,更进一步证实了文寨存在的事实,而现在文寨堡的土城墙遗址尚存可作佐证。
  民国17年(1928),曲沃县知事邬汉章编纂的县志,称高县为高显,清宣统对高县称呼不明。改称具体年代不详,无法考证,但经客观分析,认为改“县”成“显”的理由有三:1、县字本意悬,悬为吊挂之意,更见高而明显,故而改县为显,音韵和谐顺乎。2、民谣有“高县不是县,蒙城没有城”,高显隶属曲沃管辖,镇称县实为不妥,有县管县之误,故而将高县的县字改显,更合乎情理,延续至今。3、据《说文》载:“敞,平治高土,可以远望也。从攴,尚声”。段玉裁注:“惟平治,故字从攴。后人乃谓高土可以远望为敞,而昧其本始矣”。高显因其位居汾河东岸的高地上,高而明显,站在村西崖头眺望,宽阔的汾河滩尽收眼底,汾河对岸的村庄一览无余,从汾曲处仰望则位居高阜,在境内却卧于岭尾凹地。因名高显。故又有“远眺蒙城、近看高显”的谚语。
  高显,明属汾东乡高显里称高显。清属三乡文高里称高县。民国初,属四区(高显)辖。26年(1937),属四区高显编村辖。新中国成立后,仍属四区辖,为高显行政村。1956年,为显光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幸福公社。1959年,属高显镇,为高显管理区。1961年,改为高显大队。1984年,为高显村委会,属高显镇,是全镇的第一大村。
高显村的交通十分发达。古驿道穿街而过,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当时,村南有车马店,村北有骆驼店,是有名的旱运码头。而今,同蒲铁路南北穿境而过,并设有客运、货运站台为“高显站”,侯月电气化铁路、阳侯高速公路、郭义公路横贯东西,里高公路出村北门向东北至里村镇直连大运路,交通十分便利,为高显村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显村沿街店铺比肩而立,商贾云集,著名的烟坊魁泰和总号设于本村,平遥、张家口、包头设有分号。股银3万两。平遥柜上30余人,曲沃柜上20余人,东西两口柜上各七八人。作坊工人最多时300余人。民国17年(1928),年产烟丝1万余吨,占全县总产量的1/10。20年(1931)后,经营逐渐亏损,生产日趋衰落。日军侵占初期,年产降为5000——6000吨。此后,在日伪县政府的不断打击下,每况愈下,民国35年(1946),东西两口和平遥分号关闭,曲沃柜上只留下8人,作坊工人13名。迄曲沃解放时,烟叶收购量由原来的年收购500吨减少为15吨,年产烟丝300余吨。产品有魁生烟、魁生定、魁泰皮烟、拔萃皮烟等。1956年,加入公私合营曲沃制烟厂。历史上本县盛产的烟叶均由高显集运外出。
  高显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书法爱好者层出不穷、代代相传、影响深远。2005年,为了促进书画事业的发展,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成立了县内第一个农民书画协会,经常举办书画展。2006年8月,在省城太原举办农民书画展,省史志研究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秘书长张铁锁,退休医生李建斋,高显镇文化辅导员许刚,农民书法家张年顺、许坚等人都以其狂草、隶书、行楷等笔法达到出神入化的妙韵,在省书画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一个村在省城举办书画展,可谓亘古鲜见,展现了村人热爱和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和文化底蕴的丰厚。反映高显镇古今历史的《话说高显》一书,于2010年面世。
附:
  许国祯,元代名医,其以高超的医术载入史册,成为高显人的骄傲。许国祯(1209--1283),字进之,高显人。其家世代善医,至国祯博通经史,尤精医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征召他到王府为庄圣太后治病,并将他留在王府掌管医药。
  国祯胆识超群,敢于直谏。一次北撒王妃患眼疾,医生行针失误,伤王妃一目。忽必烈非常气愤,欲治医生死罪。国祯知道后从容谏道:医生应治死罪,但是,其因心怀恐惧而失手,若治罪,今后谁还敢来王府治病!忽必烈大悟,遂宽赦了医生。
  忽必烈继帝位(1260),任他为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至元十二年(1275)升礼部尚书、翰林院集贤大学士。他的节财赋、禁服色、明法律、严武备、设谏官、均卫兵、建学校、立庙仪等建议,多被采纳施行。至元二十年(1283),他承世祖之命,召集全国医学名士,增修御药院所刊方书,“正其讹,补其缺,求其遗亡,而附益之”,编成《御药院方》20卷。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
国祯逝世后,谥忠宪,追封蓟国公。
  许国祯著《御药院方》,至元三十年(1293),平阳颐真堂刊印,后由日本、朝鲜翻译出版。1983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再版。
据传,许国祯的母亲韩氏用元军遗弃的羊骨及内脏熬制发明了曲沃名吃羊杂羹,现太原几家著名的“羊杂羹馆”,均以此为招牌,生意兴隆。
  高显北沟(gaoxianbeigou):位于曲沃县西北11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º43′,东经111º25′。因所属及地理形状得名。系高显村的派生村。现为高显的一个居民点。境处滏河峡谷内,三面俱为高崖,傍临滏河,真乃沟深谷幽,环境优美。
  该村,原称蛤蟆沟。1980年地名普查时,根据国家地名领导小组规定,因其不雅,经曲沃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高显北沟”,沿用至今。

 
上一篇:汾阴
下一篇:高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