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曲沃琴书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7    浏览:

   曲沃琴书流行于我省南部晋国古都之一的曲沃县,以及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带,是一种以传统说唱为主的曲艺形式。因表演时,艺人手持八角鼓和单扇钹交替敲击,故有“鼓儿书”或“铰子书”之别名。2011年,曲沃琴书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曲艺类保护项目。

  曲沃琴书的历史渊源

  曲沃琴书形成的确切时间没有文字记载。据已故著名曲沃琴书盲艺人毋天玉(1920-1989年)生前口述,他10岁开始学说书时,曾听师傅朱中俊(1880-1945年)讲过,曲沃琴书这种曲艺形式,大约在道光时期,由河南南阳传入本地的“月调”(也称“越调”)发展而来。由此可见,曲沃琴书的形成时间最迟在1880年之前的清咸丰、同治年间。毋天玉还说过,听老辈艺人讲,曲沃琴书、翼城琴书、绛县琴书是同一师傅所传,三者唱腔变化不大,只是曲沃琴书道白用本地方言。后来,逐步吸取了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和传统戏曲眉户、蒲剧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现今的曲沃琴书。

  曲沃琴书部分伴奏乐器

  曲沃琴书的唱腔属板牌混合体,有“铰子腔”和“鼓子腔”两种唱腔曲调。“铰子腔”是说书艺人手持单钹儿伴奏时演唱的主腔调,属板腔体结构,主要有慢板、二八板、紧二八、飞板四种板式以及“叫板”大叹韵”小叹韵”等功能性唱句;鼓子腔”是说唱艺人手持八角鼓伴奏时所用的唱腔,是插入“铰子腔”中演出的唱腔,属单曲体结构。两种唱腔调高不同,交替演唱时需转调。早期的曲沃琴书伴奏乐器简单,主要是八角鼓、单钹儿和木鱼,后来在演出过程中不断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伴奏乐器,加入了四胡、板胡、二胡、扬琴、三弦等,使曲沃琴书的伴奏更加丰富、好听。表演时,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四句为一个段落,偶数句押韵。

  在表演形式上,曲沃琴书和翼城琴书一样也是说唱相间,以唱为主。

  早期的演唱形式比较单调,多为一人手拿梆子自行伴奏,采用浓浓的曲沃方言坐着说唱,也有自拉四胡脚踏木鱼演出,或一人一手敲打小扬琴、一手击挎板表演的情形。随着剧情表演的需要和人们欣赏习惯的提高,开始出现了多角演出的形式。主演手拿单钹儿,高潮时换八角鼓,位居正中开唱,其余艺人手持不同乐器分坐两侧伴奏,不时为主唱帮腔或互相亲昵“对骂”,以此引来听众会意的笑声,表演气氛十分活跃。

  曲沃琴书的传统书目题材广泛,有取材于古典章回小说的长篇书目,如《杨家将》《水浒传》《西游记》等;有文人墨客改编的中篇书目,如《青龙寺》《金钟记》《巧姻合》《金镯玉环记》《御媒合同记》《吕蒙正赶考》《巧合奇冤》等;有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回本书,如《灶君爷诉冤》《麒麟送子》《八仙庆寿》《子母河》《双拜堂》《马棚封官》《赶花轿》等;还有诙谐幽默的书帽,如《颠倒虫》《十个和尚》《二指高》等。进入21世纪以来,曲沃当地艺人以晋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为素材创作的曲沃琴书新书目也格外引人注目。



 

上一篇: 曲沃碗碗腔
下一篇:曲沃花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