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谷贱伤农 谷贵伤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

  [典源]  《魏·李悝变法》:实行“平籴法”,以稳定粮价,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典义]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原是魏国李悝在推行“平籴法”中提出的,其目的是稳粮固农、稳粮益民。后人遂以“谷贱伤农”,谓粮价过低伤害农民的利益;又以“谷贵伤民”,谓粮价过高,则伤害人民的利益。

  [典实]  魏文侯魏斯礼贤下士、知人纳谏的名声,在战国初期是扬名于诸侯国之间的。因而,四面八方的有识之士纷纷投靠魏文侯。在不长的时间里,他就集聚了善于发现人才的翟璜、精于法治的李悝、能征善战的乐羊、善理民政的西门豹,以及大政治家、军事家吴起等有真才实学的贤人和人才。

  魏文侯明白,要想使自己的国家避免范氏、中行氏、智氏三家灭亡的教训,必须实行改革,使魏国的政治、经济进一步封建化。于是,他任命李悝为相国,在魏国开始实行变法。李悝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始祖。他担任相国以后,为魏国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令。其主要内容有:(1)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者为卿大夫。(2)推行“尽地力之教”,要求农民“治田勤谨”,发展生产。(3)实行“平籴法”,以稳定粮价,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以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以保护人民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发展士、农、工、商。(4)制定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地主阶级法典——《法经》。《法经》共分六篇,列于首位的就是《盗法》和《贼法》。“盗”,主要是指对地主阶级私有财产的侵犯;“贼”,主要是指对地主阶级人身安全的侵犯。李悝认为防盗和防贼是国家的首要职能,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是国家的最根本任务。(5)改革军制,实行武卒制,建立经过改造的和经过严格训练的常备兵。

  魏文侯和李悝十分清楚,改革要变更法度,而变更法度就必须首先“取信于民”。魏文侯常对臣下们讲,要让百姓对国家的言行深信不疑,才能使法令在全国迅速贯彻,才能使官员和百姓不敢拿新法当儿戏。所以,他言必行,行必果。不管大事小事都十分认真,决不马虎。一次,他通知看管山林的一个小官,说第二天中午赶到那片山林去行围打猎。谁知第二天,大雨滂沱,臣下们都劝他不要再去了。他说:“打不打猎是小事,一个国君不守信约可是大事。诸位请想一下,如果我不去,以后谁还会认真对待我颁发的新法和命令呢?”他冒雨去了那片山林。当人们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不禁感叹道:“我们的国君连对看山林的一个卑微小官都不肯失信,他的新法和命令更是不会失信的,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决不能含糊!”就这样,李悝的变法在魏国推行开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使魏国的经济发展,国势日强,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上一篇:耳闻不如目见
下一篇:旱苗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