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人弃我取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

  [典源]  《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对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典义]  白圭,战国时洛阳商人,曾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亦即用廉价收购滞销物品,待机高价出售的办法,谋取利润,而发财致富。后人遂多用“人弃我取”,表示自己的兴趣、见解与人不同。

  [典实]  战国初年,魏国的开国国君魏文侯,为了强兵富国,任用当时的改革家李悝(即李克)做相国,推行变法,政治上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于国家、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人;经济上实施“尽地力之教”、鼓励农耕、发展生产的政策,以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李悝还实行“平籴法”,即国家在丰年时,粮食也不能压级压价,一定要以平价来收购农民手里的余粮,以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继续发展生产;即使遇到荒年,粮食也不能提级提价,也一定要使粮价保持稳定,不能伤害人民的利益。

  当时,成周(今洛阳)有个大富商,名字叫白圭。他很有经商头脑,善于观察市场变化,并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采取经商方略和方法。他从李悝的经济改革措施中受到启发,看到变化,于是他提出行之有效的致富办法。他这个办法的核心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个办法说白了,就是别人不要的我要,别人要的我卖。实际上是,贱时囤聚,贵时卖出。具体做法是,在丰年,农民收成好,粮食多,价格低,他就大量收购进来,待到歉收年,市场粮食紧张,价格上扬时,再待机卖出去,来赚取高额利润。

  市场是有规律的,当粮食价贱时,市场上的蚕丝、油漆等货物的价格却很高,这是因为农民重视粮食生产,忽视养蚕和油漆生产的缘故,以致使蚕丝和漆产品上市量减少,造成货源不足,价格上扬。这时,白圭又乘机把他手里的蚕丝和漆产品存货卖出去,来赚取更多的钱财。

  白圭就按照市场这一规律,即市场上什么货源充足,什么价格下跌,他就大量收购什么,囤积什么;当市场上什么货源短缺,什么价格上涨,他又把手里的存货,全部抛向市场,去赚高额差价。这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在市场上的具体运用。因而,人们称白圭是“活生祖”。何谓“活生祖”?“活生祖”就是谋生计,含经商之意。

上一篇:葛屦履霜
下一篇:舟中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