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战国策·赵策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齐已。又《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期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典义] “旷日持久”是由赵国名将赵奢与平原君赵胜对话时引发的。赵奢说:“请田单统领赵军,抵御燕将,势必旷日持久几年,双方耗尽实力……”从字义讲,旷:谓迟延,意思是说,长期持续下去,或耗费时间过久;旷亦谓荒废。即空废时日,拖延很久。因此,“旷日持久”又演绎出“旷日长久”、“旷日弥久”、“旷日引久”、“旷日经久”、“旷日引月”等成语,为后人常为引用。
[典实] 公元前264年,赵惠文王任用齐人田单为赵相。田单,曾大摆“火牛阵”,击败燕名将乐毅,为齐国收复失地七十二城,一度名扬天下,是战国时的名将之一。赵惠文王请他出任赵相,为的是利用他的名望和智慧,抵御屡犯赵国边界的燕国军队。赵惠文王的这一举措,是得到执掌赵国国政的平原君赵胜的支持和同意的。
赵惠文王请田单出任赵相,事情是这样引发的:战国时代,燕王封宋人荣蚧为高阳君,派他领兵去攻打赵国。赵惠文王为了抵御燕国的进攻,打算割让与齐国接壤的济东三座城池给齐国,请求齐国派遣曾以“火牛阵”大败燕军的名将安平君田单,来担任赵国的相国和三军统帅,以抵御燕军。齐王答应了赵国这一请求,于是,田单来到赵国,按照赵惠文王的意愿走马上任了。
赵国有位年轻气盛的名将赵奢,不赞成赵惠文王这一做法,便去找当时执掌赵国军政大权的平原君赵胜,他说:“难道我国就没有人了吗?就没有一个人可以抵御燕军吗?为什么一定要划城割地,去到齐国请田单来到我国任相国和军队统帅呢?我曾在燕国做过官,熟悉燕国的地形,也熟知燕军作战的战术,派我去统兵抵御燕军,不是照样可以取胜吗?”平原君赵胜听了他这一番话,连连摇头,向他摆了摆手说:“你不要多说了。这个主意是我出的,君王已经采纳了,也已请田单出任了我国的相国和统帅,木已成舟,就无须再说了!”赵奢不服,进一步辩解道:“你的主张不对,你要求田单掌相国印,统率赵兵,以为他和燕国有血海深仇,就会为我们赵国出力去抵御燕国进攻吗?依我看这不尽然,田单是不会为我们赵国卖命去抵御燕国进攻的。田单是一个齐国人,一个高明的齐国人,他又何必要替我们赵国去打败燕国呢?”听到这儿,平原君赵胜不耐烦了,又一次示意他不要讲了,他不听,继续辩解说:“说明白点,田单是齐国人,他是不喜欢燕国的,也是不愿意赵国强大的。赵国强大了,齐国称霸就多了一个对手,你想他内心能乐意吗?因此我说田单统领赵军,抵御燕军,势必旷日持久几年,双方耗尽实力,事情不是这样明摆着的吗?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平原君主意已定,支持赵惠文王把赵军交给田单指挥,去北上抗燕。事情的结果,正像赵奢辨析的那样:燕、赵对抗数年,双方耗损了实力,谁也没有消灭掉谁,只得各自收兵回国。正应了赵奢“旷日持久”,空废时日,拖延很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