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盛气凌人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

  [典源]  《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詟(亦作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

  [典义]  盛气:怒气很盛,犹言盛气凌人;胥:等待。原意是,赵太后以骄横的态度,命触龙等待着。后人遂将“盛气而胥之”,引申为“盛气凌人”或“盛气临人”,比喻以威严傲慢的气势压人,或以声色俱厉的威势吓人。

  [典实]  战国时代,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在位33年去世了。年幼的赵孝成王于公元前265年继位做了国君。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辅佐儿子孝成王执掌着赵国的政权。史书上谓之“赵太后所用事”。

  秦昭王利用赵国故君逝世,新君刚立这个机会,向赵国发动了武装侵略,占领了赵国三座边城。边城军民向赵孝成王告急,孝成王找太后商量。太后便派使臣向齐国求救。齐襄王召集大臣们商量,大家提出要让惠文王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都城临淄去做人质,然后才肯出兵相救。

  使臣回到赵都邯郸,向赵太后禀报了齐国君臣提出的相救条件。赵太后听了,连连摇头,说啥都不愿意让自己心爱的小儿子到异国他乡去做人质,众大臣竭力劝谏,太后一句也听不进去。太后被劝得厌烦了,声色俱厉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我把话说在前头,如果再有人主张派长安君去当人质,老妇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赵太后正在气头上,有个叫触龙的左师老臣,提出要谒见太后。左师是个什么官儿?一说是掌握实权的大臣;又一说则是优待老臣的荣誉职官。近侍向太后禀报:左师触龙希望能晋见太后。赵太后一听,心想这又是一个来劝谏的。她感到十分讨厌,便“盛气而胥之”,就是满脸含着怒意,显出气势逼人的神态,等待着触龙的到来。

  触龙,人老了却十分虔诚,他上得殿来,作出快步急行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谢罪说:“老臣人老了,脚有毛病,竟然不方便上下殿堂了,故而很久没有谒见太后了。我私下自己原谅自己,但是我又担心太后的贵体安康与否?所以我很希望能见到太后。”太后说:“我同你一样,人老了,走路不方便了,靠车子行动。”触龙问:“太后每天的饮食如何?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还行,每天靠喝点粥饭罢了!”触龙说:“老臣近来的胃口很不好,不想吃东西,就自己勉强走动走动,每天走三四里路,才稍微增加了一点食欲。食欲一增,饭食一加,身上感到舒服多了。”太后说:“我可没有你那份福气,我也不可能做到。”说到此,太后脸上的怒气有所缓解,有点烟消云散的样子。

  触龙见太后脸上由阴转晴,说话的语气也缓和了,心里暗自高兴,进一步大胆地说:“老臣有个儿子叫舒祺,年纪最小,没有出息,又不成材。我一天一天老了,眼看就要入土了,可我放心不下,最偏爱他和挂念他,我希望能让他补个缺,当一名保卫王宫的黑衣卫士。太后能满足我这个请求,我死在九泉之下也要感激太后的。”

  太后抬头看了看两鬓苍苍的触龙,带有几分同情地回答道:“好啊!他多大年岁啦?”触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满脸含笑地、以感激的口吻说:“十五岁了。人虽然还小,但是我愿意在死以前,请太后把这件事办了。”太后抿着嘴笑了,身子往前探了探,故意问触龙:“你们男人也偏爱小儿子吗?”触龙故意装着不好意思,低头笑着回答道:“比妇人们还厉害呢!”太后听了,笑得前仰后合,连连摇头说:“不对,不对,还是妇人比男人厉害。”这时,触龙没有笑,一本正经地说:“我看您爱女儿燕后,比爱小儿子长安君厉害得多。”太后收住脸,又连连摇头,说:“你说错了。我爱燕后,不如爱长安君厉害。”触龙觉得谈得入了正题,便把两手摊在胸前,摆出一副说知心话的样子,郑重其事地讲道:“父母疼爱儿女,就要替他们作长远打算。我记得,您送燕后出嫁,燕后前头走,你在后面哭。念她远离自己嫁到燕国,心里舍不得,她走了以后,您还天天烧香,为她祈祷,盼老天爷千万保佑她,别让人家赶回来。这不是您替燕后从长远考虑,一心盼望她在燕国生儿育女,子子孙孙相继为王吗?”

  太后听了,觉得触龙说到自己心里去了,佩服地说:“你讲得很对。”触龙觉得又进了一步,便趁热打铁,直人正题,进谏说:“长安君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是很难做到上服下尊的。只有做到位尊而功高,丰厚而劳硕,就不愁众臣不服,更不忧百姓不尊。长安君人质于齐,既救了国家,又拯救了黎民,可以说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劳。那怎么不可以呢?”说到这,他看见太后的心有所动,就进一步把话挑明了,他说:“臣闻古人云,位尊无功,俸厚无劳,近者祸其本身,远者殃及子孙。太后疼爱长安君,封给他显爵,赏给他好地方,赐给他贵重物器,而不让他为国立功。以后太后有个好歹,长安君如何在赵国立足?”太后被说动了,问触龙:“那你看怎么好?”触龙接过话占头:“依老臣之见,长安君人质于齐,与国与民与己皆有利,可以说是功在当代、泽被赵氏子孙的大好事。太后就放心地让他去吧!”赵太后听了频频点头,便立即派使者带着一百辆车辇护送着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去了。齐襄王见人质已到,也立即发兵去救赵国了。秦昭王见齐国出了兵,很快就把自己的军队撤回国去了。这件事情结束了,却为后世留下了一个“盛气凌人”的成语和典故。

上一篇:一狐之腋
下一篇:旷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