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域)。
[典义] “多难兴邦”,难,灾难、困难、不容易。“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意指一个国家多灾多难,往往会促进内部团结,同心同德去克服困难,最后兴盛起来。这样“多难以固其国”就演绎出“多难兴邦”这个典故和成语来。
[典实] 公元前545年,楚康王熊昭死后,楚国发生了内乱。楚康王的叔父公子围,当上了令尹,执掌了楚国军政大权。但是这个公子围并不满足,他野心勃勃,想弑君篡位,自己来做楚王。
公元前541年冬天,公子围奉命出使郑国,还没有进入郑国国境,就听说楚王熊麇得了重病,他马上改变了主意,让伍举代他到郑国复命,而自己日夜兼程,赶回了楚国都城郢邑,直奔王宫,杀害了楚王熊麇和楚王的两个儿子。他这种弑君逆行,激起了宗室大臣们的愤慨,连他的弟弟子比和子皙也强烈反对,不辞而别,相继去了郑国和晋国。公子围为了铲除异己,镇压大臣们的反抗,派人杀掉了太宰伯州犁,迫不及待地登上王位,史称楚灵王。
公子围当上了楚王,并不满足,他还想做中原霸主,以达到缓和国内矛盾和巩固自己王位的目的。于是,他派伍举到晋国去和晋平公商量。晋平公当然不愿意,因为晋国一向是中原霸主,他不能让霸主的地位在他手上白白丢掉了。他不同意,却对伍举没有露一点声色,反而热情地让伍举到馆驿休息去了。伍举走后,他把大夫司马侯请来商量对策。司马侯问晋平公:“主公打算怎么办?”平公说:“我国山多地险,人杰地灵,战马成群,政局稳定,国富民强;而楚国现在国内动乱,人心不稳,困难重重,自顾不暇,哪里还有资格做霸主。我当然不会答应他!”司马侯说:“认为楚国内部动乱,国内多难,就一定不能做霸主,这是没有根据的。有些国家多灾多难,反而会促进内部团结,发愤图强,转危为安,兴盛起来。齐国的桓公和我们的先祖文公,不都是在国内多难的情况下登上霸主地位的吗?”平公听后,回忆起来确实是这么回事,于是频频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而司马侯又接着讲起来,他说:“要同楚国争霸,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楚国的内乱上。楚灵王是个狂妄自大、野心勃勃的人,我们最好不要去惹他,还应迎合他的野心和欲望,让他更无所顾忌,更放荡不羁,这样他多行不义,时日不久,就会自取灭亡。到那时,谁还能和咱晋国争夺霸主地位呢?”
晋平公同司马侯计议,决定暂且答应楚王。于是,便派人把楚使伍举从馆驿请来,当面对他讲:“我们晋国同意今年六月,召集诸侯在申地会盟,让楚王做盟主。”伍举听了,喜出望外,迅速回楚国复命去了。
楚灵王得到晋国的许诺,心里非常高兴,又嫌时间过得太慢,巴不得明天就到六月。六月终于来到了。各路诸侯接到晋国的通知,也按期来到了申地会盟。在会盟会上,楚王处处以盟主身份自居,态度傲慢,举止粗野,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引起了与会诸侯的强烈不满。楚灵王对此一点也没有察觉到,会后则更加忘乎所以,经常不理朝政,一味地花天酒地,肆无忌惮,进一步激发了国内矛盾。公元前529年,他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弃疾,联合了逃亡在外的公子比和公子皙,杀死了助纣为虐的熊禄,包围了楚王宫,灵王在宫内听到杀声震天,喊声荡地,没有一个侍卫来救驾,便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