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董狐直笔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源]  《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境),反(返)不讨贼,非子而谁?”

  [典义]  “董狐直笔”、“赵盾弑君”,是赵穿桃园弑君引发的两个典故。前一典是评价史官董狐秉笔直书、实写实录的;后一典是记载执政卿“赵盾弑君”的。孔子对其俩人的评价受到后世的赞同。

  太史董狐谓“赵盾弑其君”,孔子称他是古之良史。后人遂用“董狐直笔”、“直笔董狐”、“董狐落款”等称颂据事直书的史臣或史官正直不阿的精神。

  [典实]  公元前620年,晋太子夷皋即位,史称晋灵公。灵公是个顽童,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昏。他远贤臣、近佞臣,谋害忠臣。他忌恨诤臣赵盾,派力士刺杀不成,又纵恶犬撕咬,撕咬无果,又伏甲士行刺,赵盾不得已逃出绛城,遇上了族弟赵穿,赵穿对赵盾说:“你不要远走,我自有办法让你回来。”赵盾听赵穿的话,逃到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境)就藏匿了下来。时过不久,其族弟赵穿,设谋桃园,杀了灵公。把赵盾从首阳山请回来,继续执政晋国。赵盾把文公的少子、襄公之弟请回来执国,史称晋成公。太史董狐把赵穿桃园弑君,在宮廷史册上记成“赵盾弑其君”,在卿大夫中传阅。赵盾说:“记错了。我不是桃园弑君者。”董狐说:“子身为正卿,逃不出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赵盾说:“哎呀!《诗》中说:‘因为我的怀恋,给自己带来忧伤。’恐怕说的就是我了。史官董狐刚正不阿,与赵盾同朝为官,并没有因为赵是相国而错记。故而孔子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其“书法不隐”,就是说“董狐直笔”。

上一篇:赵盾弑君
下一篇: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