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潭
作者:杨浩有 发布时间:2019-04-28 浏览:
东闫村现在的小学校过去是村子的北门外,那里原来是一个大水潭,水潭星长方形、东西稍窄,南北很长,,约有四五亩地大。潭中水深两丈多,四周用石条砌岸,整洁美观。北边两三丈处建有三间土地庙,庙坐北向南,无院无墙,正对着这个水潭。潭东边是通往村中的大路,潭西边有一小渠渠道直通溢沟水,潭中之水就从溢沟引来,南边不远处便是东闫村的北城墙。这个水潭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只是它的东、南、西三面岸边各植有三棵树,树名“柘树”,那是北方很名贵的树种,素有“南檀北柘"的说法。
拓树本身就很珍贵,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树的形状,它的根从地面冒出后,不是垂直向上,而是四五条粗大的根左右扭曲,四面起伏缠绕,至一尺多高处才形成一个主杆,它的样子极像是一个巨大的龙尾深深地扎在地下;树的主杆也不是直上直下,而是弯弯曲曲,左仰右俯,盘旋而上;主杆上的外皮青色微黄,裂成半圆形片状,像是片片龙鳞,环环相迭,层层向上;主杆上的弯曲处长有枝叶,这些枝叶左右伸展互不相连,每根枝叶都单独伸向一方,枝头内外屈伸,上下钩连,极像是伸张开来的龙爪;树冠也不是圆形伞状,而是一枝突伸,株张叶绕,盘曲血,从远处看极像是龙头。因为是九棵,而且又都是龙形,所以人们称它们为“九龙树”,这个水潭也因这“九龙树"而被称作“九龙潭"。
每当夜晚,新月东升,星光闪烁时,树的影子倒映在潭中,微风一吹,碧波荡漾,树影婆娑。此时,九棵拓树如同九条青龙,在水中戏耍,它们摇头摆尾,左晃右旋,舞姿绰约,体态翩然。此时,天地合一,水光一色,加上岸边红花香溢,碧草芳袭,人站在潭边,便恍若步入仙境,梦游虚幻一般。
据说,这九棵柘树就是九条青龙,它们原是东海龙王的九个儿子,那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很少下雨,天气异常干旱,后来,观音菩萨在王良坡上洒水造泉,虽然溢沟中有了长流水,下游数千亩良田得到灌溉,但东闫村南门外这大片起伏的丘岭,却不能引水上垣,东西闫村的许多农田都在岭上,不少家庭依赖岭上梯田为生。长期的干旱让岭上树木枯黄,青草不生;梯田里土地干裂,庄禾难长,人们因无草而无法放牧牛羊,因田干而粮棉歉收,生活充满了艰辛。
后来人们听说西边不远处的沸泉有东海龙王的两个儿子青龙和白龙在那里治水,河中水量大增,天上风调雨顺,人们生活富康有余,人们感谢东海龙王,便在那里建了一座龙王庙,四时叩拜,祈求龙王爷保佑他们常年丰收。于是东闫村民也到那里去拜龙王,祈求龙王也给他们这里的山岭上多降甘霖,保佑他们粮棉丰收。他们携带供品,一连数天进行隆重祭拜,终于感动了东海龙王,这一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东海龙王驾起祥云,带着雷、电、风、雨四神,在这一带山岭上行云布雨。大雨连降三天三夜,山上树绿了,草青了,梯田里的麦苗长势旺盛,不久又播上棉花和玉菱。村民们看着满山的绿树碧草,梯田里茂盛的庄稼苗,畅想着今后羊肥牛壮,粮棉丰收的好光景,心中盼望着一年四季都能够风调雨顺,不再有干旱。从此人们更加敬仰龙王,便捐资出力,在老君山上建起了一座大龙王庙,为龙王塑了神像,四时叩拜,恳请龙王及时降雨。
东海龙王在这里降雨后返回了东海龙宫。他虽然知道这一带村民对他恭教有加,祈愿强烈,他也想在这里四时降雨,让村民免受干旱之苦,但因辖地广大,公务繁忙,他不能只来一处布雨,于是便派他的九个小儿子起来这里治水。他要求儿子们一定要让这里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富康有余。
龙王的九个小儿子便是九条小龙,他们来后,时常巡察大地,只要发现天旱,便及时行云布雨,使这一带再无干旱之象,山青水绿,庄稼丰收。人们感谢他们,后来又在老君庙中南大门西侧建起了一座小龙王庙,供奉九龙。
九条小龙见人们对他们敬爱有加,恭敬备至,便不忍心离去,决心留在这里,常年治水。但他们毕竟年少贪玩,不降雨时,伏在山头庙中,实在枯燥无味,后来见人们在村北修了个大水池,便化作九棵柘树,长在池边。白天相依相望,不觉孤单,夜晚一起下水,嬉戏玩耍,愉悦异常。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东海龙王到此行雨之日,九条小龙也不忘这一天为民行雨,于是每年二月初二,九条小龙便一起腾空而起,驾云行行雨之地不仅在紫金山一带,而且延伸到整个曲沃大地,于是“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便广传于民间。
因有了这九龙治水,这一带常年风调雨顺,这样的年景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直到日本鬼子来了之后,这里柘树被伐,九龙潭填没,九龙飞走,从此,干旱不止,庄稼连年欠收。
至今,东闫村民仍怀念九龙潭,思念那九棵龙形柘树。
注:此文材料由东间村退休教师杨朝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