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村镇

靳庄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4    浏览:
  靳庄(jinzhuang)
  靳庄,位于县城东北11公里处的滏河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5°42′,东经111°31′。东邻河上村,南依听城村,西临大运路,北滨滏河谷。县级公路西(常)高(显)线从村内横穿而过,侯阳高速公路横村西南。境内地势平坦,土肥水美,交通便利,是宜农宜工的金三角地带。村委会驻靳庄村,辖靳庄村和靳庄沟两个居民点。
  靳庄,因姓得名。古名司徒庄。据《靳氏家谱》载:唐代大司徒光禄大夫靳孝谟徙居于此,故名司徒庄。又因村西有宋司徒怀远大将军靳六墓葬地,而名。后因靳氏长居于此,遂改名靳庄。
  该村,明属汾隰乡靳庄里辖。崇祯十五年(1642),因连年战事,人口锐减,划归靳城里辖。清沿明制。光绪六年(1880),属二乡辖。民国初期,属第五区。26年(1937),属靳庄村编村辖,并为靳庄编村治所。新中国成立后,属第五区靳庄行政村。1956年,属八一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飞跃公社。1959年,属史村公社改称靳庄管理区。1961年,设靳庄大队,属吉许公社(后改西常公社)。1984年,改称靳庄村委会,属西常乡。2001年,并入史村镇。
  靳庄,历来以农为主,尤以烟草种植而闻名。新中国成立后,粮、棉产量成倍增加。改革开放后,小麦、玉米亩产均在400—500公斤以上,籽棉300公斤以上。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村内由传统农业,向高科技新农业发展,并进行多元化经济体系运作。以西高线为载体,路南北两侧大力发展大棚蔬菜、芦笋种植园区,养殖小区;和运输、劳务输出、服务等行业,农民生活日渐富裕。
  靳庄,历史文化和现代人文十分丰富。1960年,侯马市在村里立碑:“这里是古代人类居住的地方”,并加以保护。靳家自汉以来,皆为河东望族。秦朝末年,楚汉之争中的“鸿门宴”,靳强以刘邦的卫士身份亲赴宴会,后靳强官拜汾阳侯。延至清代,在曲沃县城建有靳家衙(注:靳家衙,民国初改称关岳庙,奉关羽和岳飞。其后为一完小、教干校等单位占用)。一县两衙门的状况在全省鲜为罕见。二十世纪40年代,日寇铁蹄践踏本县,1938年,成立了中共党支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的生存,保护人民,和日伪作了殊死的斗争,演绎了一幕幕气吞山河的悲壮史歌。民间文化有社火旱船、秧歌,都赴县城参加元宵节表演。
  靳庄沟(jinzhuanggou):系靳庄村的衍生村。位于县城东北11公里处的滏河南岸,大运路东侧两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42′,东经111°30′。东望郇村,西临安泉,滏河横其北,西高线设其南。
  二十世纪初,豫北地区逃荒的难民,在此依崖凿窑而居,在农业合作化时,已有13户人家,因临近靳庄遂归靳庄村管理,时称小靳庄。后为生产耕作方便又移本村部分居民于此,称第六生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经县政府批准,命名为靳庄沟。

 
上一篇:河上
下一篇: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