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村镇

里村镇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5    浏览:
  里村镇(licunzhen)
  里村镇,位于县境西北隅15公里处,素有“曲沃北大门”和县内“帕米尔高原”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35º43´∽35º49´,东经111º22´∽111º30´。东和杨谈乡、曲村镇接壤,西眺汾河与襄汾县南贾镇隔河相望,南距滏河和高显镇毗邻,北依垆顶山、蒙坑与襄汾县为界。境内地势南低北高,北部为丘陵塬区,南部为平川区,西部沿汾河东岸多为沟壑和河漫淤积地。境域面积48平方公里。大运公路穿境纵过。
  里村镇,因镇政府机关驻里村,故名。
  明嘉靖年间,为县汾东乡的蒙城里和文村里,虒祁乡的南柴里,时有自然村11个。清沿明制,乾隆间为县内第二乡东杨里的一部和第三乡蒙城里的全部,共12村。民国初,属第四区(高显)辖。民国26年(1937)11月,中共曲沃特委成立,仍以原辖区划里村片为四分区的沟北分区。同年,阎(锡山)政权行编村制,镇内属四区辖蒙城、里村两编村。1949年10月,仍为四区辖,区下设行政村。1953年,行区乡制,撤行政村,属高显乡(小乡)。1956年,撤区并乡(大乡),仍属高显乡辖。1958年11月,隶属于幸福人民公社(驻曲村)。1959年2月,改属高显人民公社。1961年5月,设里村人民公社。1984年7月,里村人民公社改称里村乡人民政府。2001年,撤乡并镇改称里村镇人民政府。
镇政府驻里村村东,大运路西侧。公社成立初,驻村内东街路南小学院内。1968年,迁建现址,占地面积5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镇内经济历来以农耕为主,主产粮棉。改革开放后,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调整产业、强镇富民为目标,以小康建设统揽全局,两个文明一起抓,确立了“一线、三区、四个镇”宏伟目标的建设,使全镇的国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一线”即:沿大运路两侧发展工农业生产。“三区”(三大经济发展区域)即:北部以工业企业建设、矿山资源开发、运输、加工维修、饮食服务为一体的工业经济区;中部以小麦、中药材为主的半旱塬粮、经济作物间作区;南部以万亩红提葡萄园区为中心的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四镇”即:“工业强镇,红提富镇,养殖大镇,双拥名镇”。1996年,本镇被地委、行署授予“小康乡镇”,1997年,被地委、行署授予“亿元乡镇”称号,被省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农业调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当地流行一段顺口溜:“80年代棉花地里套西瓜,亩增收入三百八;90年代,人均栽植半亩果,户均收入三千多;新世纪家家种红提,亩收入超过一万一”。万亩红提葡萄园区的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里村镇被誉为“三晋红提第一镇”。本镇红提葡萄以色美、粒大、口感好、糖高、易存、好运输,远销湖北、湖南、河南、深圳、香港等地。2001年1月,红提葡萄在山西省第三届优质水果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2年,在全国第九届葡萄学术研讨会上,再次被评为优质葡萄,并已在国家商务部注册了“里丰”牌商标。同年,万亩红提葡萄园区被省、市分别授予“小康建设优秀示范点”。全国人大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洪绂曾,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金开诚,原省长刘振华,省委副书记刘泽民、宣传部长申维辰,原市委书记樊纪亨、张茂才、市长王国正等领导先后亲临园区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好评。
  同时,出现了一村一品的养殖种植专业村,如:朝阳、新定、里村等村的红提,北柴、安定等村苹果,封王堡、朝阳等村三樱椒,文敬的养殖业等。
  工业发展突飞猛进。2006年,引进中条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落户里村镇石滩村,总投资6个亿,成为曲沃县重点工业项目工程。该项目大大带动了石滩村运输、餐饮、服务业的发展,每年可为县财政增加5000万元的收入,为全镇增加经济收入3000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累计上缴税金7814万元。
  双拥工作名扬全国。1985年4月,里村镇创办了优抚对象活动中心,当年,优抚对象带头交售公粮,全乡超额完成粮食定购任务。优抚对象带头调整种植结构,立体间作田由500亩发展到2600亩,增加收入61万元,全乡人均增收40.41元。1986年初,在全县推广里村经验,11个乡镇151个行政村都建起优抚对象活动中心。1986—1988年,活动中心向优抚对象提供科学致富信息百余条,传授新技术10余项,同优抚对象签订技术承包合同,选派人员到县内外学习参观,聘请专家讲学、办培训班,使一部分优抚对象率先发展成为科技示范户,一部分人员成为农民科技员,一部分人员取得专业技术职称。1988年8月1日,里村乡党委书记傅学敏代表镇党委、政府,出席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发言,里村乡荣获“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铜质奖匾和证书。同日,民政部发文向全国推广曲沃经验。9月7——9日,省优抚对象活动中心现场会在曲沃召开。《社会保障报》报社、《临汾日报》报社、《中国民政报》报社、省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到会采访。12月,时县委书记兼县长张寿荣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代表,出席全国第九次民政工作代表会。
  1990年8月6日,《山西日报》头版以“人民的儿子刘太生”为题,报道了民政助理员刘太生的先进事迹,9月4日和6日,《中国社会报》、《山西日报》分别在头版以“崔乃夫部长号召全国民政系统广大职工向刘太生同志学习”、“王森浩省长要求全省党政干部向刘太生那样无私奉献”为题,号召全国民政系统职工和山西省党政干部向刘太生学习。中共曲沃县委、政府和中共临汾地委、行署,分别于8月8日和13日,发出《关于向刘太生同志学习的决定》、《关于认真开展向刘太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1994年,在第十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里村乡民政助理员刘太生荣获国家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03年,民政部再次命名里村镇为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植树造林成绩显著。霍侯一级路里村段有通道绿化工程8.9公里,涉及10个行政村,1000余亩耕地。2007年春,在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中,共栽植速生杨、国槐、塔柏、黄杨球等各类树木6万余株,成活率达95%以上。同时,完成了中条山水泥厂、长兴洗煤厂、学校、单位及铁路两侧、汾河滩涂的造林绿化工作。全镇基本上形成了大小道路绿树成荫,田间渠边树木茂盛,村寨院落花木飘香的美好氛围。
  乡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1995年,镇党委、政府响应县委、县政府村村通油路的号召,全镇15个行政村,村村通三级路。全镇22个自然村达到户户通水泥路。2007年,镇政府对里村——高显路段进行了重新整修。
  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镇内教育事业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县内均在蒙城分设社学和义学,名门望族之家设有私塾。民国时期,大村仅有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普及文化教育,村村办学校。改革开放后至2010年,镇内有中学1所,小学经撤、并、停、转后,有9所。全镇幼儿入园率达100%,儿童入学率达100%,历年小学考试合格率达100%。学校实现了远程教育,重建了新教学楼,实现了一无(危房)二有(课桌,体育场及器材)的教学设备。
  卫生事业突飞猛进。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所,卫生工作覆盖全镇。里村卫生院是县内乡镇医院之一,它以擅长骨科诊治而闻名遐迩,侯马、襄汾、翼城、临汾等县市的患者都闻名前来。2007年,投资49万元的门诊大楼建成。
商业农贸日渐繁荣。明、清时期,镇内即有蒙城集和蒙城的露水集。随着蒙城驿的迁徙,蒙城集市逐渐消失,但露水集却一直延续。1956年,成立里村供销合作社,各村设供销店。1983年,增设集贸市场,每逢农历1、4、7集贸日,四邻八乡的人民均来进行交易。
  里村镇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晋时里克,官居上大夫。文中子,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三晋。
  镇内历史文化沉淀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镇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里村西沟遗址”(在朝阳村南),它和著名的“丁村文化”同属一个时期。出土文物证明早在10万年前,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新定发现“龙山文化”层。五代时期的蒙城古战场,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初。明、清时期的蒙城古驿站、驿道,以及现存的清代建筑物——赵庄三圣母殿、南柴村的“古城门洞”“三官庙”等,都展现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此外,里村镇的彩旗队、武术表演、龙灯、狮子上高台、狮子过跷跷板、狮子踩球、狮舞、威风锣鼓、陕北安塞腰鼓、大型彩车、旱船、秧歌等,每年都参加县元宵节日的表演,深受观众好评。民间刺绣、剪纸、面塑、布塑、塑贴、拼图等,其形状和图案分别有戏曲人物,祝寿用的人、兽、花鸟、虫拼图,贺喜的人、兽、果拼图,贺年用的人、鱼、花、物拼图。还有单独剪刻塑制的人物、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钱物,珍稀动物等等,它们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上一篇:里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