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董乡

下裴庄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5    浏览:
  下裴庄(xiapeizhuang)
  下裴庄,位于县城东南4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37´,东经111°29´。黑河、浍河两水交汇处,东与河南西、上裴庄相连,西、南和交里相望,北隔浍河和望绛为邻。村址座落于浍河峡谷孤岛的西南部。曲绛公路横贯村中。
  该村因姓得名。系上裴庄的派生村,其地名来历与上裴庄同。
  1953—1956年,曾是下裴庄乡的治地,1961—2001年,为下裴庄人民公社的治地。
  下裴庄村,明属富贵乡南吉村里,明末属上吉里。清属头乡,里治不变。民国7年(1918),属二区。26年(1937),属二区北董编村。36年(1947),曲沃解放属二区下裴庄行政村,为行政村治地。1953年,建跃进初级农业合作社,属营里乡辖,后改称北董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驻北董)。1959年,改属北董公社。1961年,设下裴庄大队,属下裴庄人民公社。1984年,改大队为下裴庄村民委员会。2001年,复属北董乡辖。
  该村历来以农为主,主产粮、棉、菜。新中国建立后,人们为改变生产条件建高灌,平整地,使村南、北垣上旱地变水地。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调整,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地域优势,坚持“第一产业不放松,二、三产业紧紧跟”的思路,大搞园区建设,形成了村南坡上的米粮川区。村北花果园区,沿村南公路的商业区,三个园区的建设,鼓起村民们的钱袋子。特别是商业区的建设,已成为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区内高楼连接,有中学、医院、金融信贷、生产资料批零连锁店、生活用品便民店、餐饮服务、理发浴池、产品加工应有尽有。每日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是县内唯一的一个没有集日的集市,商业铺面已超百家,全村50%的户投入到商品物流活动,成为新型农民——白领和老板,并有外乡异地的人,落户本村淘金。
商业区的建设,推动了新农村的步伐。村内街巷整洁,已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香化。各种机动车辆已替代了过去“走北过河、向南上坡、稍不留神掉到浍河”的尴尬景象。而今的农业园区更是管理科学化、操作机械化,收、种、运、打一条龙;人们上地劳动已变成:开上车、骑摩托,在地里“转转看看,全当休闲练身板”。工业有福祥面粉厂等多家,福祥面粉厂,其小麦面粉细腻、色白、质纯(不添增白剂),耐存(水份少),畅销县内外。
  昔日的下裴庄村周围,水绕三面,村西水磨白天黑夜连轴转;鹅鸭成群,村南稻香菜翠惹人眼,极显江南水乡景色。居民依岛阳高地而居,有村墙辟有西、南两村门,供居民进出。本县明代举人县人贾鸣玺、李永培游此,曾咏诗赞其村风貌为:“山带含云絮,松关接小桥;波深鱼自乐,客到鹤相招。”“鹅掌泛来新水,蝉声曳过庭槐。”“水绕千家当户绕,陂塘五月即深秋”。
  村内现代名人有:常善庆,新中国成立初,他在城内泰山庙里以废汽车动力改装带动石磨加工粮食,群众俗称“火磨”,开县内农业利用机械先河。常志年,省级劳模,一生笔耕不辍,曾两次参加《曲沃县志》、《曲沃县工会志》、《曲沃县人民医院志》及《曲沃民间传说集成》(共3卷)等的出版发行,并自费募集出版《张公案》,其中的许多篇均被全国各省级《民间文学》收录登载,影响颇大,群众喜闻乐见。
  村内桌儿抬阁名扬县内,经常参加县、乡正月闹元宵,交里桥二月集会展演,受县人欢迎。
  村址处于浍河峡谷内,积雨面积大,包括浮山、翼城、绛县和本县的各一部。是浍河、黑河的主通道,不时遭洪之害。1986年,洪水入户齐床。2009年,洪水使滩内养殖户损失惨重。

 
上一篇:东明德
下一篇:上裴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