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简史

第八章 昭候封叔
作者:梁敏   发布时间:2019-05-10    浏览:
  公元前746年,文侯子伯继位,是为晋昭候。
  昭侯年幼,惧叔父成师之强,于是割曲沃以封之,史称曲沃桓叔。曲沃别号沃国,又称下国,为晋宗庙之所在,晋之别都、陪都。
  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伐条戎(今运城市禹都区境内),吃了大败仗,就给刚刚出生的长子起名为“仇”,以志兵败之耻。过了三年,次子出生,恰逢伐干亩(今介休市境内)大胜,遂起名曰"成师”。当时晋大夫师服极力反对,认为二子起名,一仇一成,一败一胜,不利于长,晋后必乱,但穆侯不听。
  桓叔被昭候封到曲沃时年已58岁,他跟随文侯几十年东征西讨,早已历练得成熟干练,老成持重。而且桓叔好德,深得民心,“晋国之众归焉”。《诗经·扬之水》中优美的诗句:“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就是当时人们期盼桓叔凯旋而归喜悦心情的描写。
  “曲沃邑大于翼”,曲沃本来就是晋国的第二个政治、文化中心,又经过桓叔七年的精心治理,后来越发强盛。
  晋昭侯八年(公元前739年),晋国大夫潘父弑昭侯欲迎曲沃桓侯入晋都,可是当桓叔将要接近晋都时,昭候的拥戴者又诛杀了潘父,并起兵攻打恒叔,桓叔无备,只得带兵返回曲沃。
  晋人平定了第一次由曲沃引起的晋乱,再立昭候之子平为晋孝候。
  晋孝侯八年(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壮志未酬,抑郁悲愤地撒手人寰,终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