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义复曹伯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
  【典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礼以行义,信以守礼,刑以正邪,舍此三者,君将若之何?”公(指晋文公)说,复曹伯,遂会诸侯于许。
  【典义】“义复曹伯”的本义是,义释曹伯。后遂以晋文公“义释曹伯”演义出张飞义释颜严、关公义释曹阿瞒等典故来。
  【典实】晋公子重耳逃亡时,路经曹国,曹共公不礼,戏谑重耳,与重耳结下了冤仇。后晋文公伐卫破曹,活捉了曹共公。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将会诸侯于许(今河南许昌),准备在会盟时废掉曹共公。当此时,晋文公有病,曹共公的随从贿赂晋筮史,让他把得病的原因说成是由于灭了曹国。筮史对文公说:“齐桓公会盟分封异姓诸侯,现在君王主持会盟而灭同姓之国。曹叔振铎,是文王的儿子;先君唐叔,是武王的儿子。而且会合诸侯欲灭掉兄弟之国,这是不符合礼的。曹国和卫国一起得到君王的许诺,但是不能一起复国,这是不讲信用的;罪过相同而惩罚不同,这是不讲刑律。礼用来推行道义,信用来保持礼,刑律用来纠正邪恶。丢掉了这三项,君王将怎么办?”晋文公听了这一席善义的劝谏很高兴,恢复了曹共公的君位,于是在许地与诸侯会盟。

 
上一篇:以绥四国
下一篇:敬,德之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