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布衣之士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源]  《战国策·赵策二》: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
  [典义]  “布衣之士”。布衣,古代平民的代称;士,男子能任事之称。《白虎通·爵》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所谓布衣之士,是谓平民百姓出身的任职的知识分子。
  [典实]  苏秦从燕国来到赵国,积极推行他的“合纵”之策。游说赵肃侯说:“天下的卿相臣子,一直到普通百姓出身的布衣之士,没有人不夸您推行仁义的。从很久以来,臣下就希望在大王面前谏言献策了。尽管如此,由于奉阳君嫉贤妒能,大王不能亲自管理政事,因此外来的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谁敢在大王面前尽忠了。如今奉阳君已死,大王从今以后才得和士民相亲,臣下我也敢奉献自己的忠心了。我为大王谋划,没有什么能赶得上使百姓安定国家无事了。安定百姓的根本,在于选择邦交。选择邦交得当,百姓就安定;选择邦交不得当,百姓就终身不得安定。请让我谈一下外面的祸患:如果秦国、齐国做了赵国的两个敌人,那么百姓就不得安定;倚仗秦国攻打齐国,百姓就不得安定;倚仗齐国攻打秦国,百姓也不得安定。所以那谋划别人国家的君主,进攻别人国家的人,常常冥思苦想造出动听的言辞来断绝别人的邦交,希望大王谨慎,这些话不要从您嘴里说出来。”由于苏秦在游说之辞里,讲了“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因而也就为后人留下了“布衣之士”的典故。

 
上一篇:奇货可居
下一篇: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