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完璧归赵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襄王闻之,使人遣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易璧……曰:“谁可使之”,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见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城都予赵。相如谎称受璧须斋诫日,秦王无奈,只好应允。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典义]  蔺相如奉使秦国,交涉以和氏璧换取秦城时,识破了秦王讹诈,巧妙地使和氏璧安然回到赵国。遂后便以“完璧归赵”或“完壁”等表示事物完好归原。后世遂演绎出:“连城璧”、“连城玉”、“连城价”、“价连城”、“赵璧”和“相如璧”等典故。
  [典实]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王得了“和氏璧”,就是当初楚国丢了的害得卞和受了冤枉的那块玉璧,他派使者带了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愿拿出十五座城来换那块玉璧,希望赵王答应。赵惠文王召集大臣们商量。给吧,又怕上当;不给吧,又怕强秦出兵。君臣们计议了半天,拿不准主意。赵惠文王问谁能出使秦国办好这件事。他瞅了瞅大将廉颇,廉颇低头不语。  
  当时有个宦官叫缪(miao,音妙)贤,他对赵王说:“我有个门客叫蔺相如,他是个挺有见识的谋士。我想他可以胜任,出使秦国。”赵惠文王召蔺相如问道:“秦王拿十五座城来换孤王的玉璧,先生认为答应为好呢,还是不答应好呢?”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赵王接着又说:“要是我们把璧送去了,秦国不给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王拿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玉璧,这个价钱够高的了。我们要是不答应,错在我们。要是我们把璧送去,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了。依我说,宁可叫秦国担这个错儿,咱赵国可不能不讲道理。”赵惠文王问:“先生能去秦国一趟吗?”蔺相如说:“大王要是没有合适的人选,那我就去一趟。秦王交了城,我就把玉璧留给秦国。秦王要使诈,不给城,我一定要完璧归赵。”于是,赵惠文王就拜蔺相如为大夫,带着玉璧和随从出使秦国。一路上,蔺相如左思右想,一直盘算着如何同秦王斗智、斗勇、斗谋,以实践自己在王廷立下的“完璧归赵”的誓言。

 
上一篇:怒发冲冠
下一篇:渑池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