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死而不朽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源]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迎)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曰:“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

  [典义]  “死而不朽”,原谓晋范宣子向鲁国穆叔询问的一个问题,穆叔回答曰“立德”、“立功”、“立言”谓之 “不朽”。后人遂以“死而不朽”谓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典实]  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春天,穆叔奉鲁侯之命出使晋国。晋大夫士匄(范宣子)奉命迎接他。士匄问穆叔:“古人云,死而不朽,这是说的什么?”穆叔没有回答。士匄说:“从前我的祖先,从禹舜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杜氏,到晋国主持中原盟会的时候是范氏,死而不朽恐怕说的就是这个吧!”

  穆叔听了稍微顿了顿说:“据我所听到的,这叫世禄,不是不朽。我们鲁国有一位先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世代代不废弃,即所谓不朽,您说的恐怕就是这个吧!我还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若能做到这样,人虽然死了,其德行,其功业,其言论,也久久不会废弃,古人谓此‘三不朽’。若只是能保存姓、传承氏,用来守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这种情况,这只能说是官禄中的‘禄之大者’,不能说是死而不朽。”

  而士匄在晋国执政,却不注意立德、立行、立言,而是一味地看重财物。诸侯国朝见霸主晋国,得献上丰厚的贡品。不献上重金和财物就很不好办事。结盟诸侯郑国感到承受不了,在当年二月郑伯去晋国时,郑相国子产就给公孙夏写信,要他转告士匄说:“您治理晋国,四邻的诸侯不听说您的美德,而听说您要很重的贡品,我对这种情况感到迷惑。我听说君子领导国家和家庭的,不是担心没有财货,而是害怕没有好名声。诸侯的财货聚集到国君家里,内部就容易引起纠纷。如果你把这个作为利益,晋国的内部就会不一致。诸侯的内部不一致,晋国的霸主就要受到损害;晋国的内部不一致,你的家就要受到损害。您为什么不明白呢?还哪里用得着很重的财货?你要晓得:好名声,是装载德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和家的基础。有基础才不至于毁坏,难道不应该致力于这个吗?有了德行就快乐,快乐就能长久。《诗》中说:‘快乐啊君子,是国和家的基础。’这就是美德吧!‘苍天在你的上面,不要三心二意。这就是有好名声吧!用谅解来发扬德行,那么就可以装上好名声往前走,因此远方的人就会来到,近处的人就会安心。你是宁可让人对你说‘你确实养活了我’,还是说‘你榨取我来养活自己’呢?象有了象牙而毁了自己,这是由于价钱的缘故。”

  子产的这封信,使晋士匄很受教育。从此以后,士匄减轻了诸侯国对晋国很重的贡品负担,而换来的却是诸侯国对晋国好的德行、好的名声的评论。这样,就为后人留下了“死而不朽”的典故和成语。

上一篇:无能为役
下一篇:不安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