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外强中干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出]  《左传·僖公十五年》: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熟)习其道,惟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ren,音奋)兴,外疆(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愧之。”

  [典义]  “外强中干”,原指晋惠公兵车所驾之马,系郑国所产,貌似强壮,实则虚弱,不宜从戎驾车。后人以外强中干泛指人和事物,虽表面强大,而内里却十分虚弱。如《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其问我何以不骂他者,亦我真希望我骂,不过示人以不怕耳,外强中干者也。”

  [典实]  公元前645年,周襄王七年,晋惠公乘人之危,趁着秦国闹天灾,发兵去侵略秦国,激起了秦国不满,秦穆公率兵进入了晋河西之地韩原。晋惠公对大夫庆郑况:“秦军已深人我晋境,如何是好?”庆郑回答说:“君王也给他来个深入,怎么样?”惠公命庆郑占卜,庆郑占卜后说:“卜封吉,可以与秦交兵。”惠公说:“那就叫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以郑国产的小驷马驾兵车出战。”庆郑劝惠公不要乘郑国产的小驷马出征,他说:“古人出征,必乘本国产的马匹,服水土,听从驾驭,善解人意,又识道路,指挥起来也得心应手。而郑国的马,却不那么服水土、听使唤、好驾驭,不能如愿以偿、顺其所意、随其所志。它一遇激战,容易惊变。一旦惊变,失去控制,狂奔起来,鼻孔里乱冒热气,四肢血涌,貌似强大,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到那时候,君王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惠公不听庆郑劝解,一意孤行,要乘郑国所进之马去同秦国打仗。他派大夫韩简去侦察敌情。韩简说:“秦国的军队比我们少,斗志却比我们高几倍。”惠公问:“那为什么?”韩简回答说:“秦国词出有名,人用其宠,饥饿缺粮,三次请我们接济粮食,我们不予理睬,他们是带着气来的,所以他们斗志强,士气高。而我们吃得饱、穿得暖,又出师词屈理穷,故而秦奋我怠,这也是人之常情!”惠公听后,并不悔悟。他说:“一夫不可扭,况一个国家乎?咱们还是要同秦国战斗的。孤只要亲临前线,想战胜秦人还是可能的。”于是,他派韩简出战。秦穆公派公孙枝应敌。公孙枝与韩简战于韩原。韩简力不从心,败下阵来。大夫庆郑进一步劝惠公说:“秦国发兵,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借给他粮食,没有割让给他河西城池。依臣之见,还是把河西五城划拨给秦国,借给秦国粮食,讲和算了,免得两国再动干戈,晋国遭殃,晋军遭罪!”

  晋惠公听罢勃然大怒,说:“我堂堂晋国,兵强马壮,怎能又割地又借粮?”说着大喝一声:“来人,把庆郑推出去斩首示众,然后再出兵与秦国决战!”大夫虢射见状,慌忙跪下,请求说:“两国交兵,未见胜输,先斩大将,恐于我军不利。请免其一死,让他戴罪立功吧!”惠公说:“好!先记下庆郑的罪过,待我打败秦国再说。”

  第二天,惠公率领三路大军,六百多乘战车,战鼓齐鸣,与秦国决战。庆郑再三提醒惠公:“主公乘坐异国进贡的小驷马,恐不利于作战吧!”惠公听见庆郑又说话,便十分不高兴地呵斥道:“你还敢多话?”庆郑好心讨了个没趣,心中更加闷闷不乐,只得闭口不言,随着惠公上阵。到了两军阵上,秦将公孙枝看见晋惠公,破口大骂:“忘恩负义的夷吾小儿,我家主公送你回国,做了晋君;你国缺粮,我国又接济于你国,你今天却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与秦王为敌。今日我不捉住你夷吾小儿,灭掉你晋国,我决不罢休!”骂罢,便冲杀了过来。顷刻之间,尘烟滚滚,战鼓隆隆,一片喊杀之声,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结果,不出庆郑所料,晋惠公乘坐的小驷马兵车,惊慌乱窜,不听驾驭,又被秦国大将公孙枝穷追不舍,惠公慌了手脚,忙叫大将家仆徒救驾。公孙枝有万夫不挡之勇,家仆徒哪里是他的对手,不多会儿便没有还手之力,只有招架之功了,只得且战且退。公孙枝大喝一声:“败将哪里逃!”把晋众将吓了一跳,乱了阵脚,小驷马终因不识路途,陷入泥潭,拔不出腿来。正在这十分危机的时刻,晋将庆郑冲杀了过来。惠公高声叫道:“庆郑将军,快救我!”庆郑鄙视了惠公一眼,说了几句风凉话:“国君乘坐郑国产的小驷马挺稳当,稳在这里不动了,我去告诉他人来救你吧!”说着扬鞭策马而去了。就这样,在秦晋一场恶战中,晋惠公不听忠言相劝,结果做了秦国的俘虏,落了个可耻的下场!

下一篇:穆姬请命